“控帶洪流古帝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控帶洪流古帝城”全詩
六朝山色青終在,千古江聲恨未平。
設險丘陵荒蔓草,壓村桑柘接新耕。
十年重到無人問,獨立風一愴情。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金陵懷古》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金陵懷古》是王珪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金陵(現今南京)的古跡和歷史景觀,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繁榮的懷念之情。以下是對該詩詞的分析和賞析:
譯文:
控制洪水的堤岸橫貫古代帝王的都城,
我渴望尋找過去的事物,但半路上被荊棘阻擋。
六朝時期的山巒依然蒼翠,千年江水的聲音仍未平息。
山上的險峻丘陵已經被荒草蔓延,壓在村莊的桑樹和柘樹上,新的耕作正在接替。
重回這里已有十年,卻無人問津,我獨自站在風中,感傷無限。
詩意:
《金陵懷古》通過描繪金陵的古跡和景觀,表達了作者對過去輝煌時期的懷念之情。詩中的金陵代表了過去的繁榮和輝煌,而洪流、古帝城、六朝山色和千古江聲則是金陵的象征。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金陵已經不再昔日的繁榮,一些古跡已經被荒廢,山川也經歷了變化。作者在詩中表達了對這些變遷的感嘆和懷念之情,同時也抒發了內心的孤獨和憂傷。
賞析:
《金陵懷古》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具象的描寫和抒發情感的方式,展示了作者對金陵的思念之情。詩中的金陵是一個歷史悠久、曾經繁榮輝煌的城市,洪流、古帝城、六朝山色和千古江聲等形象,使詩句充滿了歷史的氣息和情感的張力。同時,通過對荒蔓草、村莊、桑柘、新耕等景物的描繪,詩人表達了時光流轉、事物更迭的無情,以及自身在時光變遷中的孤獨和憂傷。
整首詩給人一種留戀過去的感覺,作者通過對金陵的描述,勾起了讀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回憶,同時也喚起了對人生、歲月流轉和時光變遷的思索。詩人的孤獨和憂傷情感,與金陵的變遷和荒廢景象形成了對比,增加了詩的感染力。
《金陵懷古》通過對古城金陵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過去輝煌時期的懷念之情,以及對時光流轉和變遷的思索。這首詩詞既是對歷史的追憶,也是對人生和時光的反思,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和情感共鳴,是一首值得品味和欣賞的佳作。
“控帶洪流古帝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 líng huái gǔ
金陵懷古
kòng dài hóng liú gǔ dì chéng, yù xún jiù shì bàn zhēn jīng.
控帶洪流古帝城,欲尋舊事半榛荊。
liù cháo shān sè qīng zhōng zài, qiān gǔ jiāng shēng hèn wèi píng.
六朝山色青終在,千古江聲恨未平。
shè xiǎn qiū líng huāng màn cǎo, yā cūn sāng zhè jiē xīn gēng.
設險丘陵荒蔓草,壓村桑柘接新耕。
shí nián zhòng dào wú rén wèn, dú lì fēng yī chuàng qíng.
十年重到無人問,獨立風一愴情。
“控帶洪流古帝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