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看動素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愁看動素旂”全詩
乾坤清淚滿,車駕昔游非。
落月低黃繖,流塵上玉衣。
蒼梧何日返,耘鳥傍陵飛。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仁宗皇帝挽詞五首》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仁宗皇帝挽詞五首》是宋代文官王珪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仁宗皇帝去世后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仁宗皇帝的懷念之情以及對朝政和社會的憂慮。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七月欑宮曉,
愁看動素旂。
乾坤清淚滿,
車駕昔游非。
落月低黃繖,
流塵上玉衣。
蒼梧何日返,
耘鳥傍陵飛。
詩詞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對仁宗皇帝去世的悲痛之情。詩的開篇,七月欑宮曉,描繪了皇宮的黎明,但作者內心卻充滿了愁緒,因為他在清晨看到了皇帝的旗幟在飄揚,但卻沒有了皇帝的駕臨。接著,詩中描述了乾坤間皇帝的清淚滿布,表達了天地萬物都為皇帝的離世而感到悲傷。車駕昔游非,表明皇帝已經不再駕臨朝廷,這讓作者倍感憂慮。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繪月亮的落下和黃色的帷幕,以及飛揚的塵土上的玉衣,表達了皇帝已經離去的悲涼。蒼梧何日返,表明皇帝已經離開,不再回到人世間。最后一句耘鳥傍陵飛,以寓意深遠的形象,表達了對皇帝歸葬陵墓的期盼和思念之情。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表達了作者對仁宗皇帝的懷念和對時局的憂慮。整首詩意境凄涼,通過景物的描繪,使讀者感受到了皇帝的離去給朝政和社會帶來的傷痛和不安。同時,詩詞中的意象也展示了作者對皇帝的崇敬和對皇帝歸宿的思念之情。
“愁看動素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én zōng huáng dì wǎn cí wǔ shǒu
仁宗皇帝挽詞五首
qī yuè cuán gōng xiǎo, chóu kàn dòng sù qí.
七月欑宮曉,愁看動素旂。
qián kūn qīng lèi mǎn, chē jià xī yóu fēi.
乾坤清淚滿,車駕昔游非。
luò yuè dī huáng sǎn, liú chén shàng yù yī.
落月低黃繖,流塵上玉衣。
cāng wú hé rì fǎn, yún niǎo bàng líng fēi.
蒼梧何日返,耘鳥傍陵飛。
“愁看動素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