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似飛泉落勢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筆似飛泉落勢長”全詩
綠繡珥貂留帝詔,紫衣鋪案拜宸香。
卷如驟雨收聲急,筆似飛泉落勢長。
十五年前出門下,最榮今日預東堂。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呈永叔書事》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呈永叔書事》是宋代文官王珪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官位晉升的喜悅和感慨之情。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呈永叔書事
詔書初捧下西廂,
重棘連催暮鑰忙。
綠繡珥貂留帝詔,
紫衣鋪案拜宸香。
卷如驟雨收聲急,
筆似飛泉落勢長。
十五年前出門下,
最榮今日預東堂。
譯文:
奉上永叔書事
詔書初次送至西閣,
重重障礙催促把夜鑰。
綠色繡珥貂裘留下,
紫色衣袍擺開拜宸香。
紙卷猶如疾雨收聲急促,
筆法仿佛飛泉落勢悠長。
十五年前出門謁官府,
如今最為光榮預東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王珪收到官方詔書的場景,表達了他對晉升官職的喜悅和感慨之情。詩的開頭描述了詔書初次送到作者的書房,但是由于重重障礙和時間的緊迫,使得官職的晉升顯得非常重要和緊迫。接著,作者以華麗的描寫手法,描述了寶貴的綠色繡珥貂裘和紫色衣袍,以及在官方的命令下擺開的拜宸香的場景。
在描寫手法上,作者運用了對比和比喻等修辭手法。他將紙卷比作驟雨,形容其快速而急促的收起聲音;而筆法則被比作飛泉,形容其下落的勢頭長遠而悠長。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從出門下開始的十五年時間,經歷了種種辛苦和努力,如今終于取得了在東堂預受官職的最高榮譽。這表達了作者在官場上的成就感和對自己辛勤努力的肯定。
整首詩詞通過精細的描寫和對比,展示了作者在官場上的喜悅和對晉升的感慨,同時也折射出宋代士人追求官職和功名的心態。
“筆似飛泉落勢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g yǒng shū shū shì
呈永叔書事
zhào shū chū pěng xià xī xiāng, zhòng jí lián cuī mù yào máng.
詔書初捧下西廂,重棘連催暮鑰忙。
lǜ xiù ěr diāo liú dì zhào, zǐ yī pù àn bài chén xiāng.
綠繡珥貂留帝詔,紫衣鋪案拜宸香。
juǎn rú zhòu yǔ shōu shēng jí, bǐ shì fēi quán luò shì zhǎng.
卷如驟雨收聲急,筆似飛泉落勢長。
shí wǔ nián qián chū mén xià, zuì róng jīn rì yù dōng táng.
十五年前出門下,最榮今日預東堂。
“筆似飛泉落勢長”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