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游曾結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追游曾結社”全詩
追游曾結社,許與更忘年。
郢斬無為質,牙琴有絕弦。
巾箱遺墨在,披閱一潸然。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挽胡信芳上舍二首》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胡信芳上舍二首》是宋代王珪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對離別友人胡信芳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挽胡信芳上舍二首
清弋江村外,
工山右縣邊。
追游曾結社,
許與更忘年。
郢斬無為質,
牙琴有絕弦。
巾箱遺墨在,
披閱一潸然。
譯文:
在清澈的弋江村外,
工山的右側邊緣。
曾一起游玩結伴,
許下共同度過忘年。
郢斬無為質,
牙琴的弦已斷。
背上的巾箱留下了墨跡,
心中讀來,令人潸然淚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流暢的詞章表達了作者對胡信芳的深深思念之情。詩中描繪了兩人曾一起游玩的景象,以及他們共同度過的忘年時光。作者用"郢斬無為質"來形容胡信芳的才華出眾,意味著他的才能被埋沒無用。而"牙琴有絕弦"則象征著友人之間的聯系被斷絕,弦已斷,再也無法奏出和諧的音樂。最后兩句"巾箱遺墨在,披閱一潸然"表達了作者在閱讀胡信芳的遺作時的感受,心情激蕩,不禁淚流滿面。
這首詩以婉約的筆調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珍惜和離別的傷感,展現了宋代文人的情感細膩和對友情的深沉體驗。通過描寫胡信芳的才華被埋沒和友情的終結,詩人表達了對離別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流暢的韻律和深情的意境,給人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讓讀者感受到離別的苦澀和人生的無常。
“追游曾結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hú xìn fāng shàng shě èr shǒu
挽胡信芳上舍二首
qīng yì jiāng cūn wài, gōng shān yòu xiàn biān.
清弋江村外,工山右縣邊。
zhuī yóu céng jié shè, xǔ yǔ gèng wàng nián.
追游曾結社,許與更忘年。
yǐng zhǎn wú wéi zhì, yá qín yǒu jué xián.
郢斬無為質,牙琴有絕弦。
jīn xiāng yí mò zài, pī yuè yī shān rán.
巾箱遺墨在,披閱一潸然。
“追游曾結社”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