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勛名丹史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勛名丹史在”全詩
勛名丹史在,體貌九天違。
嵩極朝摧峻,臺躔夜掩輝。
空余舊游客,淚向寢門揮。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贈司空侍中晏元獻公挽詞二首》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司空侍中晏元獻公挽詞二首》是宋代文人王珪的作品。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已故的晏元獻公的悼念之情,詩意深沉、哀怨而富有情感。
詩詞中的富貴誰為并,文章世所稀,表明晏元獻公既有顯赫的社會地位,又是文學才子,這樣的人才在世間少有。勛名丹史在,體貌九天違,描繪了晏元獻公的功勛在史冊中留名,但他的容貌卻超越了塵世的凡俗之美,形容其非凡的氣質和儀態。
嵩極朝摧峻,臺躔夜掩輝,這兩句通過描繪景物的變幻來表達作者對晏元獻公的敬仰之情。嵩山峻峭高聳,朝陽的照射都難以摧毀其威嚴;而臺階躔行的人們夜晚的身影,也無法掩蓋他的光輝。這些景象與晏元獻公的崇高身份相呼應,強調了他的非凡和卓越。
最后兩句“空余舊游客,淚向寢門揮”,表達了作者因晏元獻公的離世而感到凄涼和悲傷。作者自稱是晏元獻公的舊友,如今只能獨自留在世間,向他的安息之處——寢門揮淚告別。
這首詩詞充滿了對晏元獻公的懷念和悲痛之情,通過描繪景物、表達對晏元獻公的贊美,展現了作者對逝去偉人的景仰之情,以及對人生無常和離別的思考。整首詩詞以其深情的筆觸和動人的詩意,讓讀者感受到了對逝去偉人的無盡思念與悲戚之情。
“勛名丹史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sī kōng shì zhōng yàn yuán xiàn gōng wǎn cí èr shǒu
贈司空侍中晏元獻公挽詞二首
fù guì shuí wèi bìng, wén zhāng shì suǒ xī.
富貴誰為并,文章世所稀。
xūn míng dān shǐ zài, tǐ mào jiǔ tiān wéi.
勛名丹史在,體貌九天違。
sōng jí cháo cuī jùn, tái chán yè yǎn huī.
嵩極朝摧峻,臺躔夜掩輝。
kòng yú jiù yóu kè, lèi xiàng qǐn mén huī.
空余舊游客,淚向寢門揮。
“勛名丹史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