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燕催移玉殿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祖燕催移玉殿班”全詩
綠野春深花更好,石樓夜午月應寒。
塵埃抖擻無余事,卻憶磻溪舊釣竿。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瓊林苑御筵奉送致政太師潞國文公歸西洛》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瓊林苑御筵奉送致政太師潞國文公歸西洛》是宋代王珪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祖燕催移玉殿班,
都人齊向苑傍看,
古來少有三師退,
天下曾將大器安。
綠野春深花更好,
石樓夜午月應寒。
塵埃抖擻無余事,
卻憶磻溪舊釣竿。
詩意:
這首詩詞是為了送行文公歸西洛而創作的。詩人描述了玉殿前的盛況,人們紛紛前往苑中觀看。詩中提到過去很少有三位大臣能夠安享晚年,而文公卻是一個例外,這顯示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和品德。詩人還描繪了春天綠野上花朵盛開的美景,以及夜晚石樓中凌晨時分月亮的寒冷美景。最后,詩人回憶起了他過去在磻溪垂釣的時光。
賞析:
這首詩詞旨在贊美文公的才德和政績,并表達了詩人對他的敬佩之情。通過描繪玉殿的盛況和人們的觀看,詩人展現了文公在政治上的杰出表現。詩人運用春天綠野花朵盛開和夜晚凌晨時分的月亮的描寫,增添了自然景色的美感。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的懷舊之情,回憶起過去在磻溪垂釣的時光,以此映襯文公的退隱之舉。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個人經歷的描繪,展示了文公的偉大和詩人的情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祖燕催移玉殿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óng lín yuàn yù yán fèng sòng zhì zhèng tài shī lù guó wén gōng guī xī luò
瓊林苑御筵奉送致政太師潞國文公歸西洛
zǔ yàn cuī yí yù diàn bān, dōu rén qí xiàng yuàn bàng kàn,
祖燕催移玉殿班,都人齊向苑傍看,
gǔ lái shǎo yǒu sān shī tuì, tiān xià céng jiāng dà qì ān.
古來少有三師退,天下曾將大器安。
lǜ yě chūn shēn huā gèng hǎo, shí lóu yè wǔ yuè yīng hán.
綠野春深花更好,石樓夜午月應寒。
chén āi dǒu sǒu wú yú shì, què yì pán xī jiù diào gān.
塵埃抖擻無余事,卻憶磻溪舊釣竿。
“祖燕催移玉殿班”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