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冰多愧踐名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冰多愧踐名虛”全詩
野鶴定知乘寵誤,春冰多愧踐名虛。
幾思漢殿金盤露,恣閱蓬山綠字書。
未報君恩成白發,翻然江海羨吾廬。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自述》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自述》是宋代文人王珪的一首詩詞。詩人借自述之辭表達了自己的心境和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少年時候常游蕩,年老之后事務稀。像野鶴一樣被寵錯,如春天的冰那般虛名。曾經想過在漢殿上展露才華,盡情閱讀蓬山上的綠字書。然而未能報答君恩,如今頭發已經白了,卻仍然對江海間的豪宅心生羨慕。
詩意和賞析:
《自述》以自述之辭,表達了詩人王珪對自己生平經歷和心境的反思。詩人首先描述了自己年少時的游蕩漂泊,隨后轉入老年后的清閑與無事,以此對比描繪了流年逝去的無常和人生的轉變。詩人將自己比作被寵錯的野鶴和虛名的春冰,抒發了對人生榮華富貴的追求與否定。
詩人進一步揭示了自己內心的追求和向往。他渴望在漢殿上展露才華,向世人證明自己的價值,同時也表達了對于權勢和地位的向往。他愿意盡情閱讀蓬山上的綠字書,這象征著對于自然和文學藝術的追求。然而,詩人深感自己未能報答君恩,已經年老白發,感嘆自己未能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抱負,對江海間的豪宅心生羨慕,表達了對富貴與安逸的向往。
這首詩詞通過自述的方式,展現了詩人對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詩人通過對自己經歷和心境的描繪,表達了對于富貴與權勢的向往、對于名利的虛幻和對于歲月流轉的感慨。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于人生價值、名利和成就的思考,以及對于命運和時光的無奈感。通過自述,詩人展現了他內心深處的渴望和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于現實的無奈和遺憾。
“春冰多愧踐名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shù
自述
shǎo cóng kè lù qiān bō zhuǎn, lǎo rù liú nián wàn shì shū.
少從客路千波轉,老入流年萬事疏。
yě hè dìng zhī chéng chǒng wù, chūn bīng duō kuì jiàn míng xū.
野鶴定知乘寵誤,春冰多愧踐名虛。
jǐ sī hàn diàn jīn pán lù, zì yuè péng shān lǜ zì shū.
幾思漢殿金盤露,恣閱蓬山綠字書。
wèi bào jūn ēn chéng bái fà, fān rán jiāng hǎi xiàn wú lú.
未報君恩成白發,翻然江海羨吾廬。
“春冰多愧踐名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