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江南花亂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月江南花亂開”全詩
琴高一去無蹤跡,枉是漁人尚見猜。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和梅公儀琴高魚同圣俞》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梅公儀琴高魚同圣俞》是宋代文人王珪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江南的三月,花朵盛開繁茂,青溪蜿蜒曲折,水面上長滿了苔蘚。高潔的琴音一旦離去,不再留下任何蹤跡,就連漁人也猜測不出它的去向。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江南三月的美景,花朵盛開,水流彎曲,景色宜人。作者以琴為象征,表達了美好事物轉瞬即逝,留下的只是一種遺憾和空虛的感覺。琴音高遠而純凈,離去后卻無法追溯,連漁人也無法揣測其去向,使人感嘆美好的事物難以長久存在的現實。
賞析:
這首詩以江南春景為背景,通過描繪江南的花開水流,營造了一種富有詩意的環境氛圍。作者以琴為象征,將琴音與美景相互結合,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流逝之美的感慨。
詩中的"琴高一去無蹤跡"一句,通過琴音的離去來突出美好事物的短暫和不可捕捉的特性。詩人把琴音與漁人的猜測聯系在一起,體現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尋和思考。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給人一種深思和回味的空靈之感。
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融入了對自然景觀的描繪,通過景物的寫實描寫和抽象意象的交織,展示了王珪獨特的藝術風格。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簡約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流逝的感嘆,通過琴音的消失,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短暫而珍貴的思考和體驗。
“三月江南花亂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méi gōng yí qín gāo yú tóng shèng yú
和梅公儀琴高魚同圣俞
sān yuè jiāng nán huā luàn kāi, qīng xī qū qǔ shuǐ rú tái.
三月江南花亂開,青溪曲曲水如苔。
qín gāo yī qù wú zōng jī, wǎng shì yú rén shàng jiàn cāi.
琴高一去無蹤跡,枉是漁人尚見猜。
“三月江南花亂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