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過揚雄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貧過揚雄宅”全詩
深沈煙色聚,瀟灑雨聲收。
貧過揚雄宅,狂思范蠡舟。
寄言賞心友,巾褐此經秋。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林亭》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林亭》是宋代文人王珪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寫景抒懷的形式,通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了作者在秋天的心境和情感體驗。
詩人把自然景色娓娓道來,地回的林泉景色十分宜人,給人以愉悅的感覺。作者借此創造了一個宜人的環境,讓人能在其中舒展身心,享受勝游的樂趣。接著,詩人描繪了一幅深沈的煙色聚集的畫面,似乎在暗示秋天的陰霾和凄涼。雨聲的瀟灑收攏,給人一種清新、悅耳的感受。通過描繪這些自然景象,詩人將自然界的變化與自己的情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以自己的經歷和思考來襯托自然景色,貧窮的作者曾經經過揚雄的宅邸,與范蠡的舟船相比,顯得更加無足輕重。這里,揚雄和范蠡被用作對比,凸顯了作者自己的貧困和無名之輩的身份。然而,盡管如此,作者仍然懷揣著狂放的思緒,向往著范蠡般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最后,作者將這些真情實感寄托于賞心的朋友,借巾褐經歷秋天的寂寥和凄美。
整首詩以描寫自然景色為主線,通過自然景色的變化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詩人抒發了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并在其中融入了對自己境況的反思。這首詩詞在形式上簡潔明快,意境深遠,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現了詩人細膩而獨特的情感體驗,給讀者帶來了對秋天的感悟和思考。
“貧過揚雄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tíng
林亭
dì huí lín quán hǎo, chéng jiàn huì shèng yóu.
地回林泉好,乘間會勝游。
shēn shěn yān sè jù, xiāo sǎ yǔ shēng shōu.
深沈煙色聚,瀟灑雨聲收。
pín guò yáng xióng zhái, kuáng sī fàn lǐ zhōu.
貧過揚雄宅,狂思范蠡舟。
jì yán shǎng xīn yǒu, jīn hè cǐ jīng qiū.
寄言賞心友,巾褐此經秋。
“貧過揚雄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