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松聲如雨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日夜松聲如雨急”全詩
日夜松聲如雨急,古今山色與云浮。
廢朝風物依依在,客路江波滾滾流。
漢輦已沈江樹老,天涯寂寞下歸舟。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書四望亭》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書四望亭》
作者:王珪(宋代)
軒然獨到碧峰頭,
萬里青霄入寸眸。
日夜松聲如雨急,
古今山色與云浮。
廢朝風物依依在,
客路江波滾滾流。
漢輦已沈江樹老,
天涯寂寞下歸舟。
中文譯文:
坐在碧峰之巔,
遠眺萬里青天融入眼瞳。
日夜間不斷傳來松濤聲,
古今山色與浮云交相輝映。
廢弛的都城景物仍然在那里,
旅途上江波滾滾流淌。
漢朝的輦車早已沉沒,
天涯孤寂,歸舟歸去。
詩意:
《書四望亭》是王珪的一首詩詞,通過描繪景物和抒發情感,表達了詩人對都城的遺憾和離別之情。詩中的碧峰、青霄、松聲、山色和云浮等意象,展示了自然景觀的壯麗和恢弘,與都城的凋敝形成鮮明對比。詩人以都城為背景,表達了對朝政的失望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同時抒發了對歸鄉歸舟的渴望和向往。
賞析:
《書四望亭》以自然景色和歷史背景為背景,通過描繪山川、江河和天空的壯麗景色,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詩詞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如“碧峰”、“青霄”、“松聲”等,展現了山水之美和自然界的宏偉。與此同時,通過描寫都城的凋敝和輦車的沉沒,詩人表達了對朝政的失望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詩詞中的情感表達深沉而含蓄,既有對都城風物的依依不舍,也有對歸鄉歸舟的渴望。詩人以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跡為背景,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歷史變遷的思考,展示了人生的無常和離別之情。整首詩意境高遠,語言簡練而富有韻律感,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遐想。
“日夜松聲如雨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sì wàng tíng
書四望亭
xuān rán dú dào bì fēng tóu, wàn lǐ qīng xiāo rù cùn móu.
軒然獨到碧峰頭,萬里青霄入寸眸。
rì yè sōng shēng rú yǔ jí, gǔ jīn shān sè yǔ yún fú.
日夜松聲如雨急,古今山色與云浮。
fèi cháo fēng wù yī yī zài, kè lù jiāng bō gǔn gǔn liú.
廢朝風物依依在,客路江波滾滾流。
hàn niǎn yǐ shěn jiāng shù lǎo, tiān yá jì mò xià guī zhōu.
漢輦已沈江樹老,天涯寂寞下歸舟。
“日夜松聲如雨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