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學三余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家學三余足”全詩
商髭連蘆鶚,點客不成龍。
酒上新墳土,香銷舊桂叢。
絕憐楊執戟,臨老悔雕蟲。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挽錢公起》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錢公起》是宋代王珪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挽錢公起
家學三余足,
詞場一眼空。
商髭連蘆鶚,
點客不成龍。
酒上新墳土,
香銷舊桂叢。
絕憐楊執戟,
臨老悔雕蟲。
譯文:
挽起錢公的離世
家學三者皆不足,
詞場一片空無。
商髭連結著蘆鶚,
但他的才華卻無法成就偉業。
酒杯中澆上新墳土,
香煙銷散舊桂叢。
我深為楊公持戟所憐惜,
臨老歲月悔恨自己虛度光陰。
詩意:
這首詩抒發了對錢公的悼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反思。詩中提到了錢公的才華和成就不符,與商髭連結的蘆鶚形成了對比,暗示了錢公未能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和抱負。而酒上新墳土、香銷舊桂叢的描繪,則意味著時光的流逝和個人成就的逝去。最后作者提到自己悔恨年老之際才意識到自己曾經的虛度和無用,這也是對自身的反思和警示。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錢公的挽歌,抒發了作者對逝去時光和虛度年華的悔恨之情。詩人以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表達了對錢公才華未得到充分發揮的遺憾和自身虛度光陰的懊悔之情。通過描繪新舊交替、歲月更迭的場景,詩人將個人的遺憾與人生的無常相結合,給人以深思和反思的啟示。
整首詩以簡練的文字,通過對細節的描摹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作者深刻的感受和思考。這種對時光流逝和人生價值的思考,是許多人在年老之時常常產生的共鳴。這首詩以其深邃的意蘊和思想性,使人們在閱讀中不禁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價值追求。
“家學三余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qián gōng qǐ
挽錢公起
jiā xué sān yú zú, cí chǎng yī yǎn kōng.
家學三余足,詞場一眼空。
shāng zī lián lú è, diǎn kè bù chéng lóng.
商髭連蘆鶚,點客不成龍。
jiǔ shàng xīn fén tǔ, xiāng xiāo jiù guì cóng.
酒上新墳土,香銷舊桂叢。
jué lián yáng zhí jǐ, lín lǎo huǐ diāo chóng.
絕憐楊執戟,臨老悔雕蟲。
“家學三余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