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軺車到處天恩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軺車到處天恩遍”全詩
右文幸際休明世,奉昭猶須牧守臣。
鵜鴃不為芳草計,鷦鷯似畏罻羅人。
軺車到處天恩遍,祗有儒林欠得春。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又上監察御史》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又上監察御史》是宋代王珪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又一次上表進呈監察御史
興盛賢良,圣化國家已經明顯。
右文(指右丞相)幸運地接近著休明(指皇帝趙頊)時代,
奉行昭命,仍需擔當牧守國家的責任。
鵜鴃(指鳥類)并不計算芳草的價值,
鷦鷯(指鳥類)似乎害怕罻羅(指人類)。
軺車(指官員的車輛)到處傳達著皇天的恩寵,
唯有儒林(指文人學士)還欠缺春天的賞賜。
詩意:
這首詩詞以王珪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為主題,他是一位監察御史,負責監察國家的政治和文化事務。詩人表達了對國家興盛和圣化的期望,認為國家的形象已經變得越來越美好。他指出,右丞相(宰相)的幸運之處在于接近皇帝,但同時也提醒自己要忠實地執行皇帝的命令,盡職盡責。詩中的鳥類形象,鵜鴃和鷦鷯,象征著對政治權力的態度,鵜鴃不受芳草的誘惑,表明要保持清正廉潔,而鷦鷯則似乎害怕罻羅,意味著身居高位的人應當警惕權力的腐化。最后,詩人提到官員的軺車傳達著皇天的恩寵,但他認為儒林還沒有得到應有的春天的賞賜,暗示著文人學士們應當得到更多的賞識和重視。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和自己角色的思考和期望。詩人通過對政治和權力的描繪,表達了對清廉正直的追求,呼吁官員們保持廉潔自律的態度。他也提醒自己要忠實地執行職責,不忘初心。詩中的鳥類形象巧妙地隱喻了政治權力的誘惑和腐化,以及對權力的警惕和擔憂。最后,詩人通過對儒林未得春天賞賜的描寫,暗示了對文人學士們應當得到更多認可和尊重的期望。整首詩詞言簡意賅,通過富有意象的描寫,傳達了詩人對政治倫理和文化價值的思考和追求。
“軺車到處天恩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u shàng jiān chá yù shǐ
又上監察御史
yī zhá xīng xián shèng huà xīn, guān guāng shàng guó yǐ bīn bīn.
一札興賢圣化新,觀光上國已彬彬。
yòu wén xìng jì xiū míng shì, fèng zhāo yóu xū mù shǒu chén.
右文幸際休明世,奉昭猶須牧守臣。
tí jué bù wéi fāng cǎo jì, jiāo liáo shì wèi wèi luó rén.
鵜鴃不為芳草計,鷦鷯似畏罻羅人。
yáo chē dào chù tiān ēn biàn, zhī yǒu rú lín qiàn dé chūn.
軺車到處天恩遍,祗有儒林欠得春。
“軺車到處天恩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