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隨旌旆落天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云隨旌旆落天頭”全詩
波送蛟龍歸海上,云隨旌旆落天頭。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送程公辟刑部出守南昌》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程公辟刑部出守南昌》是宋代文官王珪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送行的形式,表達對程公(程瑤秀)擔任南昌知府的祝福和贊美。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鐘陵從昔號名州,
綠發仙郎作郡侯。
波送蛟龍歸海上,
云隨旌旆落天頭。
詩意:
鐘陵是古代的一個有名的州名,
程公年輕有才華,被任命為南昌的知府。
像蛟龍回歸大海一樣,眾人伴隨著波浪送行,
云彩伴隨著旗幟飄落在天空之巔。
賞析:
這首詩以鐘陵之名開篇,鐘陵被稱為一個有聲望的州名,暗示了程公即將執掌南昌知府一職的重要性。接著,詩人稱呼程公為"綠發仙郎",形象地描繪了程公青年英俊的形象,強調了他的才華和品德。詩人以詩意的方式表達了對程公的贊美和祝福。
接下來的兩句詩描繪了送行的場景。詩人運用比喻,將眾人送行的波浪比作蛟龍回歸大海,形象地表達了眾人對程公的關切和祝福。最后一句詩中,詩人以云彩隨著旗幟飄落在天空之巔的形象,表達了眾人的目送程公的情景,意味著程公即將踏上新的征程。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細膩的意象描繪,表達了對程公的美好祝福和送行場景。這首詩詞通過形象的描繪和意境的營造,展現了詩人對程公的敬佩和贊美,同時也表達了對他未來工作的期望和祝福。
“云隨旌旆落天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chéng gōng pì xíng bù chū shǒu nán chāng
送程公辟刑部出守南昌
zhōng líng cóng xī hào míng zhōu, lǜ fā xiān láng zuò jùn hóu.
鐘陵從昔號名州,綠發仙郎作郡侯。
bō sòng jiāo lóng guī hǎi shàng, yún suí jīng pèi luò tiān tóu.
波送蛟龍歸海上,云隨旌旆落天頭。
“云隨旌旆落天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