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下金門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曉下金門路”全詩
簪纓三壽客,筆削兩朝書。
身老誰逢此,恩深盡醉歡。
傳聞訪遺事,應走史臣車。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依韻和吳相公史院開局》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依韻和吳相公史院開局》是宋代文人王珪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清晨從金門路下來,受到吳相公召見,參加宴會的情景。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曉下金門路,
清晨從金門路下來,
君筵聽召余。
座上的貴人邀請我共進宴席。
簪纓三壽客,
身披華貴的服飾,年過六旬的客人,
筆削兩朝書。
品味著兩朝歷史,對文獻進行了修整。
身老誰逢此,
年事已高的我,何人能有如此機緣,
恩深盡醉歡。
深深感受到君主的恩寵,醉心于歡樂之中。
傳聞訪遺事,
聽聞君相公尋訪古代遺跡,
應走史臣車。
應當乘坐史臣的車輛前往。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受邀參加吳相公的宴會。詩人在清晨,從金門路下來,充滿期待地走向君相公的筵席。他身披華貴的服飾,是一個年過六旬的客人,同時也是一位修整歷史文獻的人。他感慨自己年事已高,能有這樣的機緣受到君主的恩寵,深深沉醉于歡樂之中。傳聞中吳相公正在尋訪古代的遺跡,詩人覺得自己應該乘坐史臣的車輛前往,與吳相公一同探索歷史。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君相公的尊敬和歡迎,同時也流露出對歷史文化的關注和熱愛,以及對晚年生活中難得的喜悅之情。
“曉下金門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yùn hé wú xiàng gōng shǐ yuàn kāi jú
依韻和吳相公史院開局
xiǎo xià jīn mén lù, jūn yán tīng zhào yú.
曉下金門路,君筵聽召余。
zān yīng sān shòu kè, bǐ xuē liǎng cháo shū.
簪纓三壽客,筆削兩朝書。
shēn lǎo shuí féng cǐ, ēn shēn jǐn zuì huān.
身老誰逢此,恩深盡醉歡。
chuán wén fǎng yí shì, yīng zǒu shǐ chén chē.
傳聞訪遺事,應走史臣車。
“曉下金門路”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