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俗懲浮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鎮俗懲浮躁”全詩
依違慚問戰,間淡貴無刑。
鎮俗懲浮躁,尊儒鏤典經。
忠誠虧美諡,良足愧幽靈。
分類:
作者簡介(夏竦)

夏竦,字子喬,北宋大臣,古文字學家,初謚“文正”,后改謚“文莊”。夏竦以文學起家,曾為國史編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員,宋真宗時為襄州知州,宋仁宗時為洪州知州,后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使等職。由于夏竦對文學的造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傳于后世。
《奉和御製讀五代周史》夏竦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和御製讀五代周史》是宋代夏竦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對歷史的敬仰和對忠誠的贊美,同時也呈現了作者的謙遜和對文化傳承的重視。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文治艱危時局中,我以虛心安寧自處。
雖然違背時勢,我內心感到慚愧。
在和平時期,我珍視法治,無需使用刑罰。
鎮壓娛樂、浮躁之風,推崇儒家經典。
我對于忠誠的奉獻感到不足,對于先賢的精神感到愧疚。
這首詩詞通過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展示了夏竦對于長期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的珍視。文中提到的"文治艱危"暗示著周圍的政治局勢并不安穩,但作者選擇了以虛心安寧的態度來面對這一局面。他以自省和謙遜的姿態來對待自己的行為,雖然違背了時勢,卻并不后悔。
詩中還強調了對于法治的重視,尤其是避免使用刑罰。作者認為在和平時期,人們應該注重鎮壓娛樂和浮躁之風,而更加推崇儒家經典的教誨和智慧。這體現了夏竦對于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于道德倫理的重視。
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忠誠的不足之感,并感到愧疚于自己無法與先賢相提并論。這反映了他對于忠誠精神的崇高追求,同時也展示了他對于歷史和文化傳承的敬仰之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既傳達了對于和平穩定社會環境的珍視,又體現了對于法治、文化傳承和忠誠精神的重視。
“鎮俗懲浮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yù zhì dú wǔ dài zhōu shǐ
奉和御製讀五代周史
wén yì jiān wēi jì, xū xīn zì yàn níng.
文懿艱危際,虛心自晏寧。
yī wéi cán wèn zhàn, jiān dàn guì wú xíng.
依違慚問戰,間淡貴無刑。
zhèn sú chéng fú zào, zūn rú lòu diǎn jīng.
鎮俗懲浮躁,尊儒鏤典經。
zhōng chéng kuī měi shì, liáng zú kuì yōu líng.
忠誠虧美諡,良足愧幽靈。
“鎮俗懲浮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