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恨此世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常恨此世人”全詩
譬如籠中鳥,飛舉意不忘。
常恨此世人,與古不相方。
爭名塞朝市,養志空巖房。
近聞二三子,卜筑淮山旁。
松柏手自種,夏陰郁蒼蒼。
晨釣淮上石,暮返林中堂。
琴樽自為樂,過是皆秕糠。
乃知天下士,未易一概量。
好事江夫子,慕之著辭章。
名落塵土間,清風何激揚。
安知后來者,不及董與黃。
分類:
《和江十浮光隱者》韓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江十浮光隱者》是宋代韓維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塵世名利的厭棄和對高尚志向的追求,以及對古人的羨慕和對時人的不滿。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我本性格像一座巖壑,
卻身世于名利的紛擾。
就像籠中的鳥兒,
飛翔時仍不忘本心。
我常常恨這個世人,
與古人的品性不相符。
他們爭名奪利,擠滿朝市,
而我卻在寂靜的巖洞中培養志向。
近來聽聞有幾位年輕人,
筑屋在淮山旁。
他們親自種植松柏,
夏天的陰影郁郁蔥蔥。
清晨在淮河上垂釣,
傍晚回到林中的堂屋。
他們以琴和酒自娛,
所過之處都是平凡之物。
我才知道天下的士人,
不易用一概的標準衡量。
我贊美江夫子的好事跡,
我向往他的辭章才華。
他的名聲已經淹沒在塵土之間,
清風卻依然吹揚著他的風采。
誰能知道后來的人們,
是否能夠超越董和黃兩位先賢。
這首詩詞通過對比自然與人世的對立,表達了作者的離群獨居之志向,并對世俗名利的薄幸以及對古人高尚品性的向往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作者以巖壑為喻,自比為籠中鳥,揭示了自己在名利場中的無奈和對自由的渴望。在作者看來,現世人們爭名奪利、追逐繁華,與古人的品性相去甚遠,這讓他深感不滿。然而,他卻聽聞到有幾位年輕人選擇在淮山旁筑屋,種植松柏,追求心靈的寧靜與自由,并在淮河上釣魚、彈琴、享受人生。這些行為使他產生了對他們的贊美和向往。最后,作者提到董與黃兩位古代先賢,暗示后來的人們是否能夠達到他們的境界,展現出對后人的期望與質疑。
整首詩詞情感內斂,意境深遠。通過對比自然與人世的對立,表達了作者獨特的生活態度和對高尚品性的向往。詩詞中的意象生動,描繪了自然景色和人物行為,凸顯了作者對自由、寧靜和高尚品性的追求。詩詞的賞析需要讀者對其中的隱喻和意境進行深入思考,體會其中蘊含的哲理和對人生的思考。
“常恨此世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jiāng shí fú guāng yǐn zhě
和江十浮光隱者
wǒ běn yán hè xìng, luò shēn míng lì chǎng.
我本巖壑性,落身名利場。
pì rú lóng zhōng niǎo, fēi jǔ yì bù wàng.
譬如籠中鳥,飛舉意不忘。
cháng hèn cǐ shì rén, yǔ gǔ bù xiāng fāng.
常恨此世人,與古不相方。
zhēng míng sāi cháo shì, yǎng zhì kōng yán fáng.
爭名塞朝市,養志空巖房。
jìn wén èr sān zi, bo zhù huái shān páng.
近聞二三子,卜筑淮山旁。
sōng bǎi shǒu zì zhǒng, xià yīn yù cāng cāng.
松柏手自種,夏陰郁蒼蒼。
chén diào huái shàng shí, mù fǎn lín zhōng táng.
晨釣淮上石,暮返林中堂。
qín zūn zì wéi lè, guò shì jiē bǐ kāng.
琴樽自為樂,過是皆秕糠。
nǎi zhī tiān xià shì, wèi yì yī gài liàng.
乃知天下士,未易一概量。
hǎo shì jiāng fū zǐ, mù zhī zhe cí zhāng.
好事江夫子,慕之著辭章。
míng luò chén tǔ jiān, qīng fēng hé jī yáng.
名落塵土間,清風何激揚。
ān zhī hòu lái zhě, bù jí dǒng yǔ huáng.
安知后來者,不及董與黃。
“常恨此世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