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陰曠初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積陰曠初霽”全詩
斜日黑云西,回光照城郭。
牛散陂草深,蛙鳴溝水濁。
雷遠尚馀音,山前垂雨腳。
分類:
《之靈巖三首》韓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之靈巖三首》是宋代詩人韓維創作的一首詩詞。詩詞描繪了一幅山水景色的畫面,以及大自然的變幻和生命的存在。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積陰曠初霽,
策馬望嵩洛。
斜日黑云西,
回光照城郭。
牛散陂草深,
蛙鳴溝水濁。
雷遠尚馀音,
山前垂雨腳。
中文譯文:
積厚的陰云漸漸散去,
騎馬遠望嵩洛山。
夕陽斜照黑云西邊,
余暉映照城郭。
散亂的牛群在草地上,
青蛙的鳴叫伴著渾濁的水聲。
雷聲遠處還在回蕩,
山前的雨點垂落。
詩意和賞析:
《之靈巖三首》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現了一幅秋天山水的壯麗畫卷。詩詞開篇描繪了積厚的陰云逐漸散去,暗示著陰霾即將消散,天空逐漸明朗。接著,詩人以策馬望嵩洛山作為視角,描述了夕陽斜照下的山景和城郭。這里的回光指的是夕陽的余暉,照亮了城市周圍的建筑和景物。
下半部分的描寫切換到了山野間的一幅生動場景。牛群散亂地在青草叢中游蕩,蛙鳴伴隨著溪水的潺潺流動,形成了一種寧靜而生機勃勃的景象。遠處的雷聲似乎還在回蕩,山前的雨點垂落,給人一種余音裊裊、山水相互映襯的感覺。
整首詩以景描情,通過描繪自然景色的變化和聲音的存在,傳達了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意象。詩人以細膩的筆觸刻畫出大自然的美麗和生命的存在,抓住了瞬間的景致,讓讀者感受到了自然與人的和諧共生。同時,詩詞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陰云散去和夕陽余暉的對比,以及牛群和蛙聲的對比,凸顯了自然界中的變幻和多樣性。
《之靈巖三首》以其真實而生動的描寫,展示了宋代山水詩的特點,給人以深深的美感和思考。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體悟到生命與自然的奇妙聯系,同時也能體驗到詩人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感受。
“積陰曠初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ī líng yán sān shǒu
之靈巖三首
jī yīn kuàng chū jì, cè mǎ wàng sōng luò.
積陰曠初霽,策馬望嵩洛。
xié rì hēi yún xī, huí guāng zhào chéng guō.
斜日黑云西,回光照城郭。
niú sàn bēi cǎo shēn, wā míng gōu shuǐ zhuó.
牛散陂草深,蛙鳴溝水濁。
léi yuǎn shàng yú yīn, shān qián chuí yǔ jiǎo.
雷遠尚馀音,山前垂雨腳。
“積陰曠初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