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問功與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況問功與期”全詩
嗟嗟三季后,禮讓俗亦衰。
親亡有不葬,況問功與期。
公孫布衣士,未免寒與饑。
生兮已不恤,死者吾敢欺。
孝生因其心,禮大實以時。
挺然頹俗內,獨以古自為。
蕭蕭天平山,松柏有馀悲,可以表懿行,刻此無愧辭。
分類:
《公孫孝子》韓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公孫孝子》是宋代韓維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公孫孝子,喪期穿著常服,這是古代傳統的規矩。唉唉,三季以后,禮儀讓位于俗世,也逐漸衰落了。連親人的喪事都不能得到妥善安葬,更何況是問功勞和期限呢。公孫穿著粗布衣服,難免受到寒冷和饑餓的折磨。生者已經不再關心他,而死者又怎敢欺騙他呢。孝順是從內心產生的,真正的禮儀應該隨時隨地實踐。他堅守著古代的風尚,在這個頹廢的世俗中孤獨自守。冷颼颼的天平山上,松樹和柏樹都有著深深的悲傷,這可以表達出他高尚行為的美德,刻在這里是再無愧辭的。
詩意:
《公孫孝子》表達了作者對孝道和傳統禮儀的思考和呼喚。詩中的公孫孝子以其孝順和堅守古代禮儀的行為,凸顯了他對生死和家族責任的認真態度。他堅持不懈地尊敬祖先,思念已故的親人,并對社會的道德淪喪表示憂慮。通過對孝道的贊美和對禮儀的呼喚,詩歌傳達了作者對傳統價值觀的珍視和對當時社會風氣的擔憂。
賞析:
《公孫孝子》以抒發作者對孝道和傳統價值的思考為主題,通過對公孫孝子的描寫,突出了他在社會風氣淪喪的背景下,依然堅守孝道的高尚品質。詩中的公孫孝子不僅在服喪期間恪守禮儀,而且對于親人的去世和家族的榮譽都心存敬畏和責任感。他認為只有通過孝道和尊重傳統禮儀,才能真正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思念之情,也才能體現自己高尚的品德。
詩中的天平山和松柏則以景物的形象渲染了作者對公孫孝子的贊美。天平山的寒冷和松柏的悲傷,與公孫孝子孤獨堅守傳統價值觀的形象相呼應,凸顯了他高尚行為的崇高。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孝道和傳統禮儀的思考和呼喚,通過對公孫孝子的塑造,突出了他在當時社會風氣淪喪的背景下所展現的高尚品質。這首詩詞體現了宋代文人對傳統價值觀的思考和對社會倫理道德的擔憂,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和社會意義。
“況問功與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ōng sūn xiào zǐ
公孫孝子
sàng qī zhe cháng shù, zài gǔ gù yǒu zhī.
喪期著常數,在古固有之。
jiē jiē sān jì hòu, lǐ ràng sú yì shuāi.
嗟嗟三季后,禮讓俗亦衰。
qīn wáng yǒu bù zàng, kuàng wèn gōng yǔ qī.
親亡有不葬,況問功與期。
gōng sūn bù yī shì, wèi miǎn hán yǔ jī.
公孫布衣士,未免寒與饑。
shēng xī yǐ bù xù, sǐ zhě wú gǎn qī.
生兮已不恤,死者吾敢欺。
xiào shēng yīn qí xīn, lǐ dà shí yǐ shí.
孝生因其心,禮大實以時。
tǐng rán tuí sú nèi, dú yǐ gǔ zì wèi.
挺然頹俗內,獨以古自為。
xiāo xiāo tiān píng shān, sōng bǎi yǒu yú bēi,
蕭蕭天平山,松柏有馀悲,
kě yǐ biǎo yì xíng, kè cǐ wú kuì cí.
可以表懿行,刻此無愧辭。
“況問功與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