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無馬之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得無馬之似”全詩
十亭傳一馬,日夜不得止。
枯腸嗛芻豆,瘦骨擊轡箠。
力盡求未息,忽已仆泥滓。
死者既不補,存者行復爾。
聞古至治世,微物均福祉。
不壅王澤流,其先在官理。
國家富郡邑,一板萬生齒。
付與有失宜,得無馬之似。
投鞍坐太息,春為悲風起。
分類:
《哀傳馬》韓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哀傳馬》是宋代韓維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深沉的悲涼情懷展現了驛傳馬的辛勞和犧牲,并通過對馬與國家、社會的關系的思考,表達了對社會治理的期望與憂慮。
詩詞中的第一句“喧呼國西門,驛使通萬里。”表達了驛傳馬忙碌于國家之間的邊境,傳遞消息的艱辛。接下來的幾句“十亭傳一馬,日夜不得止。枯腸嗛芻豆,瘦骨擊轡箠。”描繪了馬在長途奔馳中的疲憊和饑餓,以及馬鞭抽打所帶來的痛苦和傷害。作者通過這些描寫,使讀者感受到了驛傳馬的辛勞和犧牲。
接下來的幾句“力盡求未息,忽已仆泥滓。死者既不補,存者行復爾。”表達了馬筋盡斷、倒在泥濘中的悲慘遭遇。無論馬是否存活,都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生死并不能解決問題。
詩詞的后半部分通過對古代社會的思考,表達了對治理的思考和憂慮。“聞古至治世,微物均福祉。不壅王澤流,其先在官理。”這些句子呼應了中國古代治理的理念,即通過公正的官治來保障社會的繁榮與穩定。“國家富郡邑,一板萬生齒。付與有失宜,得無馬之似。”作者借馬與國家治理的對比,表達了對于國家資源合理分配的擔憂和反思。
最后兩句“投鞍坐太息,春為悲風起。”以詩人自身的嘆息和悲涼情懷作為詩詞的結尾,表達了對社會現狀的無奈和悲憤之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驛傳馬的描寫,將馬與國家、社會的關系相結合,表達了對社會治理的期望與憂慮。同時,詩詞中運用了許多意象描寫,通過對馬的疲憊和犧牲的刻畫,讓讀者感受到了深深的悲涼情懷。
“得無馬之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āi chuán mǎ
哀傳馬
xuān hū guó xī mén, yì shǐ tōng wàn lǐ.
喧呼國西門,驛使通萬里。
shí tíng chuán yī mǎ, rì yè bù dé zhǐ.
十亭傳一馬,日夜不得止。
kū cháng qiǎn chú dòu, shòu gǔ jī pèi chuí.
枯腸嗛芻豆,瘦骨擊轡箠。
lì jìn qiú wèi xī, hū yǐ pū ní zǐ.
力盡求未息,忽已仆泥滓。
sǐ zhě jì bù bǔ, cún zhě xíng fù ěr.
死者既不補,存者行復爾。
wén gǔ zhì zhì shì, wēi wù jūn fú zhǐ.
聞古至治世,微物均福祉。
bù yōng wáng zé liú, qí xiān zài guān lǐ.
不壅王澤流,其先在官理。
guó jiā fù jùn yì, yī bǎn wàn shēng chǐ.
國家富郡邑,一板萬生齒。
fù yǔ yǒu shī yí, dé wú mǎ zhī shì.
付與有失宜,得無馬之似。
tóu ān zuò tài xī, chūn wèi bēi fēng qǐ.
投鞍坐太息,春為悲風起。
“得無馬之似”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