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拖龍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浮梁拖龍腹”全詩
浮梁拖龍腹,徑石亂鵝殼。
山形豁如對,林色秀可握。
漁子何處去,長罾波面落。
分類:
《孝義橋》韓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孝義橋》是宋代韓維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景色優美的橋梁,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感受和對生活的思考。
詩詞中的“殘花辭故都,細雨度清洛”表達了橋梁兩側殘存的花朵告別繁華之都的情景,以及細雨輕輕灑在清澈的洛河上的景象。這種描繪方式既凸顯了季節的變遷,也傳遞了歲月流轉、萬物更替的哲理。
描述“浮梁拖龍腹,徑石亂鵝殼”則展現了橋梁橫跨洛河的景象,如同一條巨龍穿行水面,而橋下的石頭則猶如散落的鵝卵石,構成了一幅自然而然的畫面。這樣的描寫方式既使詩詞增添了動感,又展示了作者對橋梁的細致觀察和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描繪“山形豁如對,林色秀可握”則通過對山巒和林木的描繪,表達了自然景觀的壯美和細膩之處。山巒的形狀猶如對峙的雙方,給人以沉穩和力量感;而茂密的林木則給人以美麗和觸手可及之感。這種對自然景觀的贊美,使詩詞具有了一種宏大和諧的氛圍。
最后兩句“漁子何處去,長罾波面落”則描繪了一個漁夫在橋下垂釣的場景。漁夫的身影隱約可見,他在水面上放置著長長的漁網,期待著豐收的時刻。這種描寫既展示了人與自然的親密關系,也表達了對勞動和希望的謳歌。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孝義橋及其周圍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贊美之情,同時又寄托了對生活和人與自然的思考。通過細膩的描繪和自然景觀的對比,韓維創造了一幅和諧、美麗的畫面,使讀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宏大和人類與自然的息息相關。
“浮梁拖龍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o yì qiáo
孝義橋
cán huā cí gù dū, xì yǔ dù qīng luò.
殘花辭故都,細雨度清洛。
fú liáng tuō lóng fù, jìng shí luàn é ké.
浮梁拖龍腹,徑石亂鵝殼。
shān xíng huō rú duì, lín sè xiù kě wò.
山形豁如對,林色秀可握。
yú zi hé chǔ qù, zhǎng zēng bō miàn luò.
漁子何處去,長罾波面落。
“浮梁拖龍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