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淡對河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慘淡對河關”全詩
一時戎馬散,千古暮鴉還。
事往孤鴻斷,人來落照閒。
興亡無限恨,慘淡對河關。
分類:
《廢烽臺》韓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廢烽臺》是宋代詩人韓維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耆老們不能提問的是,位于高臺的荊棘之間的廢棄烽火臺。曾經的戰爭已經結束,千百年后的暮色中,烏鴉歸來。事情已成過去,獨自的大雁已經斷絕,而人們的到來只是落日下的閑散。興衰無盡的悲傷,面對著河邊的寂寞關隘。
詩意:
《廢烽臺》描繪了一幅歷史的殘酷景象,通過古老的烽火臺和荒涼的高臺,表達了作者對戰爭和興衰的深切思索。詩中的耆老和暮鴉象征著過去的歲月和戰爭的結束,而孤鴻和落照則代表著現實世界中的孤獨和衰落。作者在詩中表達了自己對歷史的悲嘆和對興衰的無限憂傷,同時也反映了人類歷史中不斷循環的命運。
賞析:
《廢烽臺》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歷史的滄桑和人類命運的無常。通過對廢棄的烽火臺和荊棘高臺的描寫,作者展示了戰爭的殘酷和興衰的必然。詩中的景物和形象描寫凄涼而寂寥,給人一種歷史的沉重感和對生命的思考。作者通過對耆老、戰馬、烏鴉、大雁等形象的運用,使詩中的景象更加生動而深刻。
詩詞中的"興亡無限恨"表達了作者對歷史沉浸在無盡的悲傷之中的感受,而"慘淡對河關"則象征著人們面對著生命的無常和現實的殘酷。整首詩凝練而富有思想深度,通過景物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歷史和人類命運的思考和悲嘆。《廢烽臺》使讀者在凄涼的景象中感受到了歷史的滄桑和生命的脆弱,同時也引發人們對和平、命運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慘淡對河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i fēng tái
廢烽臺
qí lǎo bù kě wèn, gāo tái jīng jí jiān.
耆老不可問,高臺荊棘間。
yī shí róng mǎ sàn, qiān gǔ mù yā hái.
一時戎馬散,千古暮鴉還。
shì wǎng gū hóng duàn, rén lái luò zhào xián.
事往孤鴻斷,人來落照閒。
xīng wáng wú xiàn hèn, cǎn dàn duì hé guān.
興亡無限恨,慘淡對河關。
“慘淡對河關”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