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蝱失驅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蚊蝱失驅逐”全詩
蚊蝱失驅逐,螻蟻遂縱橫。
古先謀士帥,今誰可將兵。
廟堂攬群策,還許訪書生。
分類:
《羌奴》鄭獬 翻譯、賞析和詩意
《羌奴》是宋代詩人鄭獬的作品。本詩通過描繪羌奴的生活狀態,表達了對時代變遷和社會困境的思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豢飽則蹄齧,羌奴敢肆行。
當羌奴被喂養得飽食時,它們會啃咬蹄子,羌奴敢于肆無忌憚地行動。
蚊蝱失驅逐,螻蟻遂縱橫。
蚊蝱不受趕走,螻蟻便縱橫自如。
古先謀士帥,今誰可將兵。
過去的謀士領導著軍隊,如今誰能夠擔當軍隊的領導者呢?
廟堂攬群策,還許訪書生。
廟堂上的官員們聚集在一起商討政策,卻要求去拜訪智慧的書生。
《羌奴》通過對羌奴、蚊蝱和螻蟻的描寫,隱喻了社會中追求權力和地位的人們的行為。詩人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揭示了社會現實中的某些問題。
詩中提到的羌奴,是指古代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他們在物質充足時變得兇猛而囂張。這一形象暗示了當權者在得到滿足后,會變得貪婪和殘暴。
蚊蝱和螻蟻則象征了底層人民,他們在權貴面前沒有力量,受到漠視和壓迫。這反映了當時社會階級的不平等和底層人民的無助。
詩人通過對古今對比的提問,反思了時代的變遷。過去的謀士們能夠領導軍隊,但現在卻找不到合適的人才。這句表達了對時代變革的思考和對領導者能力和品德的擔憂。
最后兩句提到廟堂和書生,寄托了詩人對于善良、智慧和公正的期待。他認為廟堂上的官員應該廣納群策,重視智者的建議。
這首詩以簡練的文字,揭示了社會現實中的不公和腐敗現象,表達了對時代變遷和領導者能力的思考。詩中對羌奴、蚊蝱和螻蟻的隱喻,給予了這首詩以深刻的寓意。
“蚊蝱失驅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āng nú
羌奴
huàn bǎo zé tí niè, qiāng nú gǎn sì xíng.
豢飽則蹄齧,羌奴敢肆行。
wén méng shī qū zhú, lóu yǐ suì zòng héng.
蚊蝱失驅逐,螻蟻遂縱橫。
gǔ xiān móu shì shuài, jīn shuí kě jiāng bīng.
古先謀士帥,今誰可將兵。
miào táng lǎn qún cè, hái xǔ fǎng shū shēng.
廟堂攬群策,還許訪書生。
“蚊蝱失驅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