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負高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平生負高節”全詩
明主雖容進,孤臣豈易安。
神歸嵩岳黑,人哭洛川寒。
不識平津面,臨風亦涕汍。
分類:
《挽吳宜徽》鄭獬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吳宜徽》是宋代鄭獬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抒發了詩人的忠誠與無奈之情,表達了他對忠臣吳宜徽的挽悼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平生負高節,
至死寸心丹。
明主雖容進,
孤臣豈易安。
神歸嵩岳黑,
人哭洛川寒。
不識平津面,
臨風亦涕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挽悼忠臣吳宜徽為主題,通過對忠臣忠誠奉獻的描寫,展現了忠臣的高尚品質和對國家的忠誠之情。
首先,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吳宜徽的贊揚和懷念之情。詩中提到吳宜徽負有高潔的節操,一生都將心血獻給國家,對國事忠誠無比。他的忠誠之心如同丹藥一般,至死不渝。
然而,盡管明主對他十分容忍,但孤臣卻難以安享太平。這里表達了忠臣的無奈和在世俗政治中的困境。盡管忠臣的忠誠得到了明主的認可,但面對權力斗爭和政治風云,他們往往難以置身事外。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吳宜徽去世后的景象。忠臣的靈魂歸于嵩岳山的黑暗之中,象征著他的忠誠沉浸在黑暗中,無法得到世人的賞識和理解。而人們在洛川地區為他哀悼,寒冷的洛川響起了人們的哭泣聲。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吳宜徽的不舍和悲痛之情。詩人說自己不熟悉平津的面容,意味著他與吳宜徽交往不深,但即使如此,他也在風中淚流滿面,表達了自己對吳宜徽的深深懷念和對忠臣的敬仰之情。
這首詩詞通過對忠臣吳宜徽的贊美和懷念,表達了詩人對忠誠和高潔品格的向往,同時也揭示了忠臣在世俗政治中所面臨的困境和無奈。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深情的筆觸,展示了宋代士人對忠臣的崇敬和對政治現實的思考。
“平生負高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wú yí huī
挽吳宜徽
píng shēng fù gāo jié, zhì sǐ cùn xīn dān.
平生負高節,至死寸心丹。
míng zhǔ suī róng jìn, gū chén qǐ yì ān.
明主雖容進,孤臣豈易安。
shén guī sōng yuè hēi, rén kū luò chuān hán.
神歸嵩岳黑,人哭洛川寒。
bù shí píng jīn miàn, lín fēng yì tì wán.
不識平津面,臨風亦涕汍。
“平生負高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