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沒水初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沙沒水初肥”全詩
雨余山著色,沙沒水初肥。
寒食家家出,殘紅樹樹飛。
還同二三子,及此詠而歸。
分類:
作者簡介(張栻)
《上已日晚登裴臺自仲春凡三登》張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已日晚登裴臺自仲春凡三登》是宋代張栻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前日觀賞花地,今日再次迎接夕陽。雨后山巒染上了色彩,沙地初綻生機。寒食節家家外出游玩,殘紅樹葉紛紛飄落。我與二、三位朋友一同欣賞了這美景,然后各自歸家。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在仲春時節多次登上裴臺的景象。裴臺是一座高地,從那里可以俯瞰周圍的風景。詩中描繪了前一天觀賞花景的情景,以及今天再次來到裴臺欣賞落日余暉的景象。雨后的山巒染上了色彩,沙地上的草木初露生機。寒食節是古代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在這一天出門游玩。殘紅的樹葉隨風飄落,增添了一份凄涼之感。詩人與幾位朋友一同觀賞美景,然后各自返回了家中。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裴臺的景色和人們的活動,展現了自然景觀和人情風物的交融。詩人通過對山、水、雨、沙、樹等元素的描寫,展示了春天的變化和生機勃勃的景象。雨后的山巒呈現出豐富的色彩,沙地上的植物開始生長,給人一種新生和希望的感覺。寒食節是一個特殊的時刻,人們外出游玩,享受春天的美好。殘紅的樹葉隨風飄落,給人一種淡淡的憂傷和離別的意象。詩人與朋友們一同欣賞這美景,分享彼此的感受,然后各自返回家中,給人一種寧靜和回歸的感覺。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細膩的景物和人們的活動,表達了對春天和生活的熱愛與感慨。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感和對人情風物的細膩觀察,以及對友情和歸家的渴望。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傳達了一種寧靜、美好和回歸的情感。
“沙沒水初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yǐ rì wǎn dēng péi tái zì zhòng chūn fán sān dēng
上已日晚登裴臺自仲春凡三登
qián rì kàn huā dì, chóng lái duì luò huī.
前日看花地,重來對落暉。
yǔ yú shān zhuó sè, shā méi shuǐ chū féi.
雨余山著色,沙沒水初肥。
hán shí jiā jiā chū, cán hóng shù shù fēi.
寒食家家出,殘紅樹樹飛。
hái tóng èr sān zi, jí cǐ yǒng ér guī.
還同二三子,及此詠而歸。
“沙沒水初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