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營中聽早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發營中聽早蟬”出自唐代王建的《別楊校書》,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bái fà yíng zhōng tīng zǎo chán,詩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白發營中聽早蟬”全詩
《別楊校書》
從軍秣馬十三年,白發營中聽早蟬。
故作老丞身不避,縣名昭應管山泉。
故作老丞身不避,縣名昭應管山泉。
分類:
作者簡介(王建)
《別楊校書》王建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別楊校書》是唐代詩人王建所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年邁的將領告別親友,踏上戰場的情景。
詩詞的中文譯文可以是:“從軍秣馬十三年,白發營中聽早蟬。故作老丞身不避,縣名昭應管山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一個將領告別親友的場景為主題,展現了戰爭對個人的影響以及將領的忠誠和堅韌不拔的品質。
首先,詩人描述了自己從軍已有十三年的時間,這說明他對軍旅生涯已經習以為常,也展現了他的忠誠和奉獻精神。
接著,詩人提及自己身上的白發,說明了他歲月的滄桑和戰爭給他帶來的困厄,這是戰爭殘酷現實的真實寫照。
然后,詩人寫道自己在軍營里聽到早蟬的鳴叫聲。這里的早蟬象征著年老的將領,與詩人的年紀相映成趣。將領在戰爭中聽到早蟬的鳴叫,也傳遞出時間的流轉和生命的消逝的意味。
最后,詩人以自稱“老丞”來表達自己不怕困苦、不退縮的堅定態度。他為國家、為人民,義無反顧地投身征戰。縣名“昭應”和管“山泉”是將領所在地的名稱,也體現了將領的責任和使命。
整首詩雖然簡短,但通過表達將領的忠誠、堅韌不拔的品質以及戰爭對個人的影響,展現了當時軍人的職責和使命感,以及對戰爭歲月的深思和感慨。 這首詩也表達了作為將領的自豪感和對家鄉的深情厚意。
“白發營中聽早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é yáng jiào shū
別楊校書
cóng jūn mò mǎ shí sān nián, bái fà yíng zhōng tīng zǎo chán.
從軍秣馬十三年,白發營中聽早蟬。
gù zuò lǎo chéng shēn bù bì, xiàn míng zhāo yīng guǎn shān quán.
故作老丞身不避,縣名昭應管山泉。
“白發營中聽早蟬”平仄韻腳
拼音:bái fà yíng zhōng tīng zǎo chán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白發營中聽早蟬”的相關詩句
“白發營中聽早蟬”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白發營中聽早蟬”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白發營中聽早蟬”出自王建的 《別楊校書》,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