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露濕枝亦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月明露濕枝亦滑”全詩
月明露濕枝亦滑,城上女墻西月低。
愁人出戶聽烏啼,團團明月墮墻西。
月中有桂樹,日中有伴侶。
何不上天去,一聲啼到曙。
分類: 烏夜啼
作者簡介(劉商)
劉商,唐代詩人、畫家,字子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大歷(七六六至七七九)間進士。官禮部郎中。能文善畫,詩以樂府見長。劉商的詩歌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這是他罷廬州合肥縣令后所作,約寫于大歷四五年(769——770)。《唐才子傳》卷四說他“擬蔡淡《胡笳曲》,膾炙當時”。《全唐詩》收錄有劉商的很多詩歌。
《烏夜啼(一作烏棲曲)》劉商 翻譯、賞析和詩意
《烏夜啼(一作烏棲曲)》是唐代詩人劉商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烏夜啼(一作烏棲曲)
繞樹啞啞驚復棲,
含煙碧樹高枝齊。
月明露濕枝亦滑,
城上女墻西月低。
愁人出戶聽烏啼,
團團明月墮墻西。
月中有桂樹,
日中有伴侶。
何不上天去,
一聲啼到曙。
中文譯文:
黑烏在夜晚啼叫,
繞著樹上啞啞地驚動而再次棲息。
含著煙霧的碧樹高高地長滿枝椏,
月明時露水濕潤,枝干也變得滑溜。
城墻上的女墻西邊月亮低垂。
憂愁的人從家中走出來,聽著烏鴉的啼叫,
圓圓的明月從墻上西邊降落。
月亮中有桂樹,
白天中有伴侶相伴。
何不飛上天空去,
一聲啼叫迎接黎明的到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黑烏(烏鴉)在夜晚的啼叫為主題,描繪了一個寂靜的夜晚景象。烏鴉圍繞樹上飛舞,發出沙啞的叫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又重新棲息在樹上。樹上的枝椏長得很高,充滿了煙霧般的綠色,月亮明亮時,露水滋潤著枝干,使其變得滑溜。城墻上的女墻西邊的月亮低垂,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
詩中的“愁人”聽著烏鴉的啼叫,走出家門,仰望著城墻上的明月,思緒萬千。月亮中有桂樹,白天中有伴侶相伴,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孤獨和憂愁。最后,詩人構思了一個意境,希望自己能夠像烏鴉一樣自由地飛上天空,在黎明時分發出一聲啼叫,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描繪夜晚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自由的向往。烏鴉的啼叫和月亮的低垂形成了一種對比,突出了詩人的情感。整首詩意蘊含深遠,給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間,展現了唐代詩歌的特點和魅力。
“月明露濕枝亦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ū yè tí yī zuò wū qī qū
烏夜啼(一作烏棲曲)
rào shù yā yā jīng fù qī, hán yān bì shù gāo zhī qí.
繞樹啞啞驚復棲,含煙碧樹高枝齊。
yuè míng lù shī zhī yì huá,
月明露濕枝亦滑,
chéng shàng nǚ qiáng xī yuè dī.
城上女墻西月低。
chóu rén chū hù tīng wū tí, tuán tuán míng yuè duò qiáng xī.
愁人出戶聽烏啼,團團明月墮墻西。
yuè zhōng yǒu guì shù, rì zhōng yǒu bàn lǚ.
月中有桂樹,日中有伴侶。
hé bù shàng tiān qù, yī shēng tí dào shǔ.
何不上天去,一聲啼到曙。
“月明露濕枝亦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八黠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