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首不暇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客首不暇回”全詩
亭午縣市西,衙鼓府城隅。
匹馬驚鳥去,指槌冰在須。
北風挾霜氣,萬象付摧枯。
想當折琴弦,未怪裂人膚。
駝裘被甲如,是日有若無。
客首不暇回,顧容少踟躇。
出處不能同,勞逸為之殊。
龐翁馬少游,似非隱者徒。
鄉居老躬耕,飽溫得自娛。
婆娑銅墨間,盍亦省頭顱。
蔉穮脫中熟,吾口良易餬。
分類:
《十二月二十六日趨府》陳造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二月二十六日趨府》是宋代陳造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以及賞析:
譯文:
誰說離家只遠一步,不辦三餐就匆忙前往。
中午時分,縣市西邊,衙門鼓聲傳來城角。
匹馬驚起鳥群,指頭凍得發痛。
北風攜帶著寒霜之氣,萬物都枯萎凋零。
想象琴弦斷裂的聲音,卻不怪罪于人的皮膚裂痕。
穿著駝裘,披戴鎧甲,就如同這一天既有又無。
客人初次來到這里,無暇回返,面容幾乎沒有猶豫。
出身地不盡相同,工作與休息迥然不同。
龐翁駕著馬匹少有閑逛,似乎不是一個隱居者。
鄉居老者勤耕不輟,滿足于溫暖自我娛樂。
銅器和墨汁修整得整整齊齊,為何不省略頭顱。
糧食已經熟透,我口中的食物卻變得不好嚼。
詩意:
《十二月二十六日趨府》描繪了冬日中的一幕景象,以及人們因為生活所需而不得不離家的場景。詩中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描寫,表達了北風凜冽、萬物凋零的冬日氛圍。作者以寓言的方式,描述了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仍然堅持前行的艱辛和無奈。同時,詩中還包含了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對生活的感悟。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繪,展示了冬日的嚴寒和人們為生計所做出的犧牲。詩中的意象生動而貼切,用簡練的語言傳達出作者對現實境遇的思考和感悟。北風、寒霜、裂痕等意象,都表現出冰冷和殘酷的冬日環境,同時也隱喻了社會和人生中的困境和挑戰。詩人以客觀的視角觀察和思考,表達了對現實的認知和對生活的矛盾體驗。整首詩詞情感深沉,給人一種寂寞、無奈而又深思的感覺。
“客首不暇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èr yuè èr shí liù rì qū fǔ
十二月二十六日趨府
shuí wèi yī shè yuǎn, bù bàn sān cān qū.
誰謂一舍遠,不辦三餐趨。
tíng wǔ xiàn shì xī, yá gǔ fǔ chéng yú.
亭午縣市西,衙鼓府城隅。
pǐ mǎ jīng niǎo qù, zhǐ chuí bīng zài xū.
匹馬驚鳥去,指槌冰在須。
běi fēng xié shuāng qì, wàn xiàng fù cuī kū.
北風挾霜氣,萬象付摧枯。
xiǎng dāng zhé qín xián, wèi guài liè rén fū.
想當折琴弦,未怪裂人膚。
tuó qiú bèi jiǎ rú, shì rì yǒu ruò wú.
駝裘被甲如,是日有若無。
kè shǒu bù xiá huí, gù róng shǎo chí chú.
客首不暇回,顧容少踟躇。
chū chù bù néng tóng, láo yì wèi zhī shū.
出處不能同,勞逸為之殊。
páng wēng mǎ shǎo yóu, shì fēi yǐn zhě tú.
龐翁馬少游,似非隱者徒。
xiāng jū lǎo gōng gēng, bǎo wēn dé zì yú.
鄉居老躬耕,飽溫得自娛。
pó suō tóng mò jiān, hé yì shěng tóu lú.
婆娑銅墨間,盍亦省頭顱。
gǔn biāo tuō zhōng shú, wú kǒu liáng yì hú.
蔉穮脫中熟,吾口良易餬。
“客首不暇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