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厲誰敢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揭厲誰敢玩”全詩
采石天下險,揭厲誰敢玩。
戈樓泊千艘,鋒旗麗天漢。
昨憶辛已秋,胡馬蜂蟻亂。
敢觸貔虎怒,旋作狐鼠竄。
繄此折其角,群孽終內叛。
孤亭試一登,明眼得奇觀。
回首吾葉舟,已復艤沙岸。
我犀不敢然,比察神所憚。
欻聽鉦鼓哄,戎事閱鵝鸛。
折沖須武備,保治賴強干。
鄙夫華封祝,泚筆亦其漫。
分類:
《采石渡》陳造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采石渡》是宋代詩人陳造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江礙崇山,突起作湍悍。
采石天下險,揭厲誰敢玩。
戈樓泊千艘,鋒旗麗天漢。
昨憶辛已秋,胡馬蜂蟻亂。
敢觸貔虎怒,旋作狐鼠竄。
繄此折其角,群孽終內叛。
孤亭試一登,明眼得奇觀。
回首吾葉舟,已復艤沙岸。
我犀不敢然,比察神所憚。
欻聽鉦鼓哄,戎事閱鵝鸛。
折沖須武備,保治賴強干。
鄙夫華封祝,泚筆亦其漫。
詩意和賞析:
《采石渡》描繪了一幅壯麗而險峻的江山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觀察和對國家命運的思考。
詩中描繪的大江礙崇山,水勢湍急,形容江河波濤洶涌,給人以壯闊的氣勢。采石之事天下皆險,只有勇敢的人才敢從事。戰船停泊千艘,旗幟飄揚如天上的繁星,顯露出國家的興旺與強大。
詩人回憶起往事,記述了胡馬蜂蟻亂的場景,暗示了邊疆之地的動蕩和戰亂。在這樣的背景下,敢于觸怒虎豹的人也會被迫變為狐鼠,倉皇逃竄。此時,強大的力量不再是保護國家的角色,反而成為內部叛亂的源頭。
然而,詩中又有一座孤亭,詩人試著登上這座孤亭,卻發現了奇特的景象,這或許是對美好未來的一種希望。回首時,詩人發現自己的葉舟已經回到了沙岸,這里可以理解為安定的家園。
詩人自稱“我犀”,意味著他自認為有勇猛的氣概,但又不敢妄為,比擬神明的洞察力。他聆聽到了鉦鼓聲和戎事的喧囂,意味著時局依然動蕩,需要做好戰備和治理。作者自謙自己是一個鄙夫,但他仍然以華封(指中國)為祝福,表示對國家命運的期許。最后一句“泚筆亦其漫”可以理解為詩人認為自己的筆力不足以描述這一切,于是隨意書寫。
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時局變遷,表達了詩人對國家興衰和社會動蕩的關切,同時也流露出對美好未來的希望和對個人能力的自省。
“揭厲誰敢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ǎi shí dù
采石渡
dà jiāng ài chóng shān, tū qǐ zuò tuān hàn.
大江礙崇山,突起作湍悍。
cǎi shí tiān xià xiǎn, jiē lì shuí gǎn wán.
采石天下險,揭厲誰敢玩。
gē lóu pō qiān sōu, fēng qí lì tiān hàn.
戈樓泊千艘,鋒旗麗天漢。
zuó yì xīn yǐ qiū, hú mǎ fēng yǐ luàn.
昨憶辛已秋,胡馬蜂蟻亂。
gǎn chù pí hǔ nù, xuán zuò hú shǔ cuàn.
敢觸貔虎怒,旋作狐鼠竄。
yī cǐ zhé qí jiǎo, qún niè zhōng nèi pàn.
繄此折其角,群孽終內叛。
gū tíng shì yī dēng, míng yǎn dé qí guān.
孤亭試一登,明眼得奇觀。
huí shǒu wú yè zhōu, yǐ fù yǐ shā àn.
回首吾葉舟,已復艤沙岸。
wǒ xī bù gǎn rán, bǐ chá shén suǒ dàn.
我犀不敢然,比察神所憚。
chuā tīng zhēng gǔ hōng, róng shì yuè é guàn.
欻聽鉦鼓哄,戎事閱鵝鸛。
zhé chōng xū wǔ bèi, bǎo zhì lài qiáng gàn.
折沖須武備,保治賴強干。
bǐ fū huá fēng zhù, cǐ bǐ yì qí màn.
鄙夫華封祝,泚筆亦其漫。
“揭厲誰敢玩”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