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欲休山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又欲休山樊”全詩
義不游濁水,志士多苦言。
潮沒具區藪,潦深云夢田。
朝隨北風去,暮逐南風還。
浦口多漁家,相與邀我船。
飯稻以終日,羹莼將永年。
方冬水物窮,又欲休山樊。
盡室相隨從,所貴無憂患。
作者簡介(儲光羲)

儲光羲(約706—763)唐代官員,潤州延陵人,祖籍兗州。田園山水詩派代表詩人之一。開元十四年(726年)舉進士,授馮翊縣尉,轉汜水、安宣、下邽等地縣尉。因仕途失意,遂隱居終南山。后復出任太祝,世稱儲太祝,官至監察御史。安史之亂中,叛軍攻陷長安,被俘,迫受偽職。亂平,自歸朝廷請罪,被系下獄,有《獄中貽姚張薛李鄭柳諸公》詩,后貶謫嶺南。江南儲氏多為光羲公后裔,尊稱為“江南儲氏之祖”。
《相和歌辭·采菱曲》儲光羲 翻譯、賞析和詩意
《相和歌辭·采菱曲》是唐代儲光羲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濁水菱葉肥,清水菱葉鮮。
義不游濁水,志士多苦言。
潮沒具區藪,潦深云夢田。
朝隨北風去,暮逐南風還。
浦口多漁家,相與邀我船。
飯稻以終日,羹莼將永年。
方冬水物窮,又欲休山樊。
盡室相隨從,所貴無憂患。
詩意:
詩詞以描繪采菱之景,展示了作者儲光羲對于人生的理解與思考。作者通過對菱葉的描述,巧妙表達了清水和濁水之間的區別,以及對清水的向往和追求。同時,詩中融入了對志士的思考,指出志士之人應當有遠大而崇高的志向,并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不同流合污濁之水。詩中也提到了作者面臨的境況與環境,如潮水沖沒了漁民的村莊,淹沒了田地,反映了社會混亂動蕩的現象。但無論在北風中還是在南風中,作者都隨著風去,表達了對周遭環境的應對與適應。詩的最后部分,作者描述了與漁民的親切相處,分享飯食,一同度過艱難歲月。詩中還提到了冬天水物貧乏,但依然對山樊的休憩充滿向往,以及對于無憂無患生活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采菱之景,展示了自然界的不同和人生的選擇。菱葉的對比體現了作者對于純凈和清新的追求,是對純粹和高尚生活的向往。同時,通過描寫濁水和清水之間的區別,表達了作者的人生態度,即不隨波逐流,而是堅持自己的理想和價值觀。詩中的志士意味著他們愿意為理想和正義而奮斗,而不妥協于污濁和庸俗。而詩詞中的游人、漁民等形象則形成了與作者的對比,體現了作者對清新寧靜生活以及團結互助的向往。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理想生活和價值觀的堅守,以及面對困難和挑戰的積極態度,展現了對于純粹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又欲休山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hè gē cí cǎi líng qū
相和歌辭·采菱曲
zhuó shuǐ líng yè féi, qīng shuǐ líng yè xiān.
濁水菱葉肥,清水菱葉鮮。
yì bù yóu zhuó shuǐ, zhì shì duō kǔ yán.
義不游濁水,志士多苦言。
cháo méi jù qū sǒu, lǎo shēn yún mèng tián.
潮沒具區藪,潦深云夢田。
cháo suí běi fēng qù, mù zhú nán fēng hái.
朝隨北風去,暮逐南風還。
pǔ kǒu duō yú jiā, xiāng yǔ yāo wǒ chuán.
浦口多漁家,相與邀我船。
fàn dào yǐ zhōng rì, gēng chún jiāng yǒng nián.
飯稻以終日,羹莼將永年。
fāng dōng shuǐ wù qióng, yòu yù xiū shān fán.
方冬水物窮,又欲休山樊。
jǐn shì xiāng suí cóng, suǒ guì wú yōu huàn.
盡室相隨從,所貴無憂患。
“又欲休山樊”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