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除御史更呈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除御史更呈身”全詩
不事王侯嫌炙手,豈除御史更呈身。
寒花秋后看名節,喬木霜中見本真。
吾道天寬連地大,羊溝那得系麒麟。
分類:
作者簡介(吳泳)
吳泳(約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進士。累遷著作郎,兼直舍人院。應詔上書,頗切時要。累遷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上疏言謹政體、正道揆、厲臣節、綜軍務四事。后進寶章閣學士,知溫州,以言罷。泳著有鶴林集四十卷,《四庫總目》行于世。
《壽范潔齋》吳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壽范潔齋》是宋代吳泳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青袍朝士走紅塵,
公獨紉蘭結佩紳。
不事王侯嫌炙手,
豈除御史更呈身。
寒花秋后看名節,
喬木霜中見本真。
吾道天寬連地大,
羊溝那得系麒麟。
詩意:
這首詩以壽范潔齋為題,表達了作者對于儒家道德的追求和自身修養的態度。詩中描繪了現實社會中的士人通過官場之事而紛紛追逐名利,而作者則堅定地選擇了與世隔絕的潔齋生活,追求內心的純粹和道德的高尚。作者以自己不事奉王侯、不追逐權勢為傲,認為自己的道路更加廣闊,與天地相連,而不是被俗世瑣事所牽絆。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于士人應有的道德追求和生活態度的思考。通過對比,作者表達了對于功名利祿的淡漠態度,相信自己所追求的道德境界比權勢地位更加重要。詩中運用了寒花和喬木的比喻,寒花在秋后依然保持高貴的品質,喬木在霜雪中依然堅韌不拔,這象征了作者堅守道德準則的決心和信念。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道路的自信,認為自己的境界與天地相通,不需要被世俗所束縛。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道德境界的追求和超脫塵世的態度。它既是對于宋代士人境遇的反思,也展示了作者對于真理和純粹的追求。這首詩倡導了一種自律、追求道義和超越物質欲望的生活態度,具有一定的思想意義。
“豈除御史更呈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òu fàn jié zhāi
壽范潔齋
qīng páo cháo shì zǒu hóng chén, gōng dú rèn lán jié pèi shēn.
青袍朝士走紅塵,公獨紉蘭結佩紳。
bù shì wáng hóu xián zhì shǒu, qǐ chú yù shǐ gèng chéng shēn.
不事王侯嫌炙手,豈除御史更呈身。
hán huā qiū hòu kàn míng jié, qiáo mù shuāng zhōng jiàn běn zhēn.
寒花秋后看名節,喬木霜中見本真。
wú dào tiān kuān lián dì dà, yáng gōu nà de xì qí lín.
吾道天寬連地大,羊溝那得系麒麟。
“豈除御史更呈身”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