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牽連卒未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時事牽連卒未休”全詩
養鷹未得鷹揚力,豢虎終懷虎視憂。
面勢只緣前局誤,肘方合向古人求。
玉關不是無兵守,上策人心要急收。
分類:
作者簡介(吳泳)
吳泳(約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進士。累遷著作郎,兼直舍人院。應詔上書,頗切時要。累遷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上疏言謹政體、正道揆、厲臣節、綜軍務四事。后進寶章閣學士,知溫州,以言罷。泳著有鶴林集四十卷,《四庫總目》行于世。
《送鮮于帥三首》吳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鮮于帥三首》是宋代吳泳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對時事的牽掛和憂慮,同時表達了對國家安危和治理之道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送鮮于帥三首
時事牽連卒未休,
三邊烽火又驚秋。
養鷹未得鷹揚力,
豢虎終懷虎視憂。
面勢只緣前局誤,
肘方合向古人求。
玉關不是無兵守,
上策人心要急收。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動蕩的時代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局勢的擔憂和對治理之道的思考。時事連連牽扯著百姓的生活,而亂世的戰火再次使人們感到秋天的凄涼。作者養鷹卻未能使它展翅高飛,養虎卻始終懷有虎視眈眈的憂慮,這象征著國家的力量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和調控。作者認識到面對當下的局勢,只能歸因于前期的錯誤決策。他希望能夠汲取古人的智慧,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玉關并非沒有軍隊守護,而是需要采取上策來爭取人心的支持,緊急收攏人心以應對危機。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抒發了作者對時事和國家命運的關切之情。通過運用養鷹與豢虎的比喻,作者揭示了國家力量的得失以及對內外威脅的警惕。他深刻反思了前期決策的錯誤,并尋求古人的智慧作為解決之道。最后兩句以玉關為象征,強調了國家的防衛力量并強調了爭取民心的重要性。整首詩既反映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也蘊含著對國家安危和治理之道的深刻思考,顯示了吳泳作為一位文人的關切和責任感。
“時事牽連卒未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xiān yú shuài sān shǒu
送鮮于帥三首
shí shì qiān lián zú wèi xiū, sān biān fēng huǒ yòu jīng qiū.
時事牽連卒未休,三邊烽火又驚秋。
yǎng yīng wèi dé yīng yáng lì, huàn hǔ zhōng huái hǔ shì yōu.
養鷹未得鷹揚力,豢虎終懷虎視憂。
miàn shì zhī yuán qián jú wù, zhǒu fāng hé xiàng gǔ rén qiú.
面勢只緣前局誤,肘方合向古人求。
yù guān bú shì wú bīng shǒu, shàng cè rén xīn yào jí shōu.
玉關不是無兵守,上策人心要急收。
“時事牽連卒未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