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里曉行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壺里曉行山”全詩
橘中春響雹,壺里曉行山。
迂叟空扶杖,坡仙不賜環。
每思生處所,壯淚為公潸。
分類:
作者簡介(吳泳)
吳泳(約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進士。累遷著作郎,兼直舍人院。應詔上書,頗切時要。累遷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上疏言謹政體、正道揆、厲臣節、綜軍務四事。后進寶章閣學士,知溫州,以言罷。泳著有鶴林集四十卷,《四庫總目》行于世。
《挽游監簿》吳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游監簿》是宋代吳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昔日上金泉去,老人正坐在玉局旁。橘樹中春天響起雹,壺中的旭日照亮山川。孤獨的老者空手扶著拐杖,山坡上的仙人未賜予他神奇的法環。他時常思念自己的故鄉,壯烈的淚水像公潸般流淌。
詩意:
《挽游監簿》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歲月的回憶和對現實生活的感慨。詩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孤獨的老人,他曾經擔任過金泉監的官職,但現在已經退休,只能坐在玉局旁邊回憶過去的輝煌。詩中提到的橘樹中春天響起的雹和壺中的旭日,可以理解為詩人對自然界變幻莫測的景象的描繪,同時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和不可預測性。老者扶杖和山坡上的仙人象征著詩人追求仙境和超脫塵世的向往,但現實卻未能給予他所期盼的奇跡和圓滿。最后,詩人流露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生活的無奈之情,壯烈的淚水抒發了他內心的悲涼與無助。
賞析:
《挽游監簿》通過描寫一個孤獨老人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現實的思考和反思。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金泉、玉局、橘樹、壺中的旭日等,使詩句富有畫面感和意境,引發讀者對詩歌的聯想和思考。詩中的孤獨、追求和無奈等情感也使得詩歌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經驗和內心感受,引發共鳴。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對生活的深情思索和對現實的無奈感,表達了一種對于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與沖突的揭示和思考。
“壺里曉行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yóu jiān bù
挽游監簿
xī shàng jīn quán qù, wēng fāng yù jú xián.
昔上金泉去,翁方玉局閒。
jú zhōng chūn xiǎng báo, hú lǐ xiǎo xíng shān.
橘中春響雹,壺里曉行山。
yū sǒu kōng fú zhàng, pō xiān bù cì huán.
迂叟空扶杖,坡仙不賜環。
měi sī shēng chù suǒ, zhuàng lèi wèi gōng shān.
每思生處所,壯淚為公潸。
“壺里曉行山”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