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戟不妨當燕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畫戟不妨當燕寢”全詩
賢侯無陽岳神降,上相先從佛臘生。
畫戟不妨當燕寢,白囊無復到雞城。
新來連日西郊雨,還作山間小太平。
分類:
作者簡介(吳泳)
吳泳(約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進士。累遷著作郎,兼直舍人院。應詔上書,頗切時要。累遷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上疏言謹政體、正道揆、厲臣節、綜軍務四事。后進寶章閣學士,知溫州,以言罷。泳著有鶴林集四十卷,《四庫總目》行于世。
《壽史石泉二首》吳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壽史石泉二首》是宋代吳泳創作的詩詞作品。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露水洗凈秋容,一片清澈明亮。遠山高聳,與白雪爭輝映。賢明的君侯沒有陽岳神明的降臨,卻率先崇尚佛臘節。雖然戰畫的戟不可能在燕王的寢宮中使用,白色的囊物也無法送到雞城。最近幾天,西郊的雨水不斷,卻在山間造成了一片小小的太平景象。
詩意:
《壽史石泉二首》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一些隱喻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時局和社會現實的思考和感受。詩中以秋露洗凈秋容,遠山高聳與白雪相爭,顯示出秋天的清朗和山水的壯麗景色。然而,作者通過隱喻的手法,將這些景物與現實社會相映襯,表達了對時政和社會風氣的不滿和思考。
作者提到"賢侯無陽岳神降,上相先從佛臘生",表達了對統治者喪失崇尚神明的品質的不滿。他認為賢明的君侯應該效仿古代賢明的君主,尊重神明,而不是去追隨流行的佛教節日。
作者還通過"畫戟不妨當燕寢,白囊無復到雞城"的比喻,暗示了現實社會中的不公和腐敗現象。畫戟代表戰斗和武力,燕寢指的是君主的寢宮,表達了對統治者無能和不作為的批評。白囊則代表財物和利益,雞城指的是普通百姓的家園,揭示了統治者對民眾利益的忽視和違背。
最后,作者通過描繪西郊的連續降雨,將雨水與太平景象聯系在一起,表達了對和平與安寧的向往。這種寄托在山間小太平中,體現了作者對社會的期盼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賞析:
《壽史石泉二首》以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物和社會現實之間的對比,以及作者對時局和社會問題的反思。通過對秋景和山水的描述,詩人展示了世界的美麗和宏偉,同時又通過隱喻的手法傳達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思考。
詩中的隱喻和比喻運用巧妙,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觀點。通過畫戟、白囊等形象的運用,作者巧妙地傳達了對統治者的批評和對社會問題的關注。這種反思和批評的立場,展示了作者對社會風氣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關注和思考。
整首詩通過豐富的意象和鮮明的對比,展示了作者對現實的獨到見解和情感的表達。
“畫戟不妨當燕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òu shǐ shí quán èr shǒu
壽史石泉二首
lù xǐ qiū róng yī piàn qīng, yuǎn shān gāo yǔ xuě zhēng míng.
露洗秋容一片清,遠山高與雪爭明。
xián hóu wú yáng yuè shén jiàng, shàng xiàng xiān cóng fú là shēng.
賢侯無陽岳神降,上相先從佛臘生。
huà jǐ bù fáng dāng yàn qǐn, bái náng wú fù dào jī chéng.
畫戟不妨當燕寢,白囊無復到雞城。
xīn lái lián rì xī jiāo yǔ, hái zuò shān jiān xiǎo tài píng.
新來連日西郊雨,還作山間小太平。
“畫戟不妨當燕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