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作公子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縫作公子裳”全詩
薄言采其絲,緝彼綌與絺。
縫作公子裳,遠寄閨人思。
絺兮凄以風,不值當暑時。
輕鮮未及御,棄置忽若遺。
雖則遭棄捐,肯為風雨移。
朝暮蒙楚中,采采以慰饑。
君看葛婦歌,嘗膽味若飴。
分類:
作者簡介(吳泳)
吳泳(約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進士。累遷著作郎,兼直舍人院。應詔上書,頗切時要。累遷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上疏言謹政體、正道揆、厲臣節、綜軍務四事。后進寶章閣學士,知溫州,以言罷。泳著有鶴林集四十卷,《四庫總目》行于世。
《采葛行》吳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采葛行》是宋代吳泳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述了作者在黃葛溪和青條谷中采摘葛藤的情景,并表達了對遠離家鄉思念閨人的思念之情。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黃葛溪上生,
青條谷中垂。
薄言采其絲,
緝彼綌與絺。
縫作公子裳,
遠寄閨人思。
絺兮凄以風,
不值當暑時。
輕鮮未及御,
棄置忽若遺。
雖則遭棄捐,
肯為風雨移。
朝暮蒙楚中,
采采以慰饑。
君看葛婦歌,
嘗膽味若飴。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黃葛溪和青條谷中葛藤的生長狀況,表現出作者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感悟。作者以簡潔的語言形容采摘葛藤的過程,將葛藤纖細的絲線與公子的衣裳相比,突顯了這種細膩的材料的珍貴。同時,作者將自己采集的葛藤寄托遠方的閨人,表達了對離別愛人的思念之情。
詩詞中的“絺兮凄以風”描繪了風吹拂時葛藤輕盈飄動的景象,表達了一種凄涼之感。接著,詩人提到葛藤的輕鮮之美未能被皇室所珍視,被拋棄遺忘。盡管如此,葛藤仍然能夠承受風雨的洗禮,展現了其堅韌不拔的品質。
最后兩句“朝暮蒙楚中,采采以慰饑。君看葛婦歌,嘗膽味若飴。”表達了作者在外地辛勤采摘葛藤以維持生計的辛苦和艱難,但也表現出作者對生活的堅守和執著。葛藤的采摘成為了作者生活中的一種樂趣和慰藉,使他能夠在困苦中找到一絲甜蜜的滋味。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葛藤的生長和采摘過程,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感悟,同時抒發了對遠離家鄉思念閨人的情感和對艱苦生活的堅守。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鮮明的意象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縫作公子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ǎi gé xíng
采葛行
huáng gé xī shàng shēng, qīng tiáo gǔ zhōng chuí.
黃葛溪上生,青條谷中垂。
báo yán cǎi qí sī, jī bǐ xì yǔ chī.
薄言采其絲,緝彼綌與絺。
fèng zuò gōng zǐ shang, yuǎn jì guī rén sī.
縫作公子裳,遠寄閨人思。
chī xī qī yǐ fēng, bù zhí dàng shǔ shí.
絺兮凄以風,不值當暑時。
qīng xiān wèi jí yù, qì zhì hū ruò yí.
輕鮮未及御,棄置忽若遺。
suī zé zāo qì juān, kěn wèi fēng yǔ yí.
雖則遭棄捐,肯為風雨移。
zhāo mù méng chǔ zhōng, cǎi cǎi yǐ wèi jī.
朝暮蒙楚中,采采以慰饑。
jūn kàn gé fù gē, cháng dǎn wèi ruò yí.
君看葛婦歌,嘗膽味若飴。
“縫作公子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