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起坐待殘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舟中起坐待殘更”全詩
疾如萬騎千里來,氣壓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起坐待殘更。
少年行路今頭白,不盡還家去國情。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舟中二首》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舟中二首》是宋代詩人陳師道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惡風橫江江卷浪,
黃流湍猛風用壯。
疾如萬騎千里來,
氣壓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
舟中起坐待殘更。
少年行路今頭白,
不盡還家去國情。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在舟中的景象,其中風勢洶涌,江水波濤滾滾。詩人形容惡風橫掃江面,江水湍急,風勢兇猛,仿佛有萬騎千里奔馳而來,氣勢壓迫著三江五湖。在岸上,夜晚的火光照亮了空曠的土地,而在舟中,人們坐起來等待天漸漸亮起。少年們行走在路上,如今頭發已經變白,但他們的歸鄉之情和對國家的思念卻無法完全消逝。
賞析:
這首詩以生動的語言描繪了江中風浪洶涌的景象,突出了大自然的威力和恢弘。通過對江風和江水的描繪,詩人展現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壯麗,同時也寓意著社會動蕩和變遷。岸上的火光和舟中的等待,表現出人們在漆黑的夜晚中對黎明的期待和對未來的希望。少年行路如今已經年邁,但他們心中的家國情懷卻依然深沉,顯示出對家園的深厚感情和對時光的思考。整首詩以自然景象為背景,通過對風浪、火光等細節的描寫,展現了人們在自然環境中的生活狀態和情感體驗,讓讀者感受到了時光的流轉和人生的變遷。
“舟中起坐待殘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u zhōng èr shǒu
舟中二首
è fēng héng jiāng jiāng juǎn làng, huáng liú tuān měng fēng yòng zhuàng.
惡風橫江江卷浪,黃流湍猛風用壯。
jí rú wàn qí qiān lǐ lái, qì yā sān jiāng wǔ hú shàng.
疾如萬騎千里來,氣壓三江五湖上。
àn shàng kōng huāng huǒ yè míng, zhōu zhōng qǐ zuò dài cán gèng.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起坐待殘更。
shào nián xíng lù jīn tóu bái, bù jìn huán jiā qù guó qíng.
少年行路今頭白,不盡還家去國情。
“舟中起坐待殘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