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唯一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上方唯一室”全詩
行道臨孤壁,持齋聽遠鐘。
枯藤離舊樹,朽石落高峰。
不向云間見,還應夢里逢。
分類:
作者簡介(于鵠)
于鵠,大歷、貞元間詩人也。隱居漢陽,嘗為諸府從事。其詩語言樸實生動,清新可人;題材方面多描寫隱逸生活,宣揚禪心道風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謠》、《江南曲》、《題鄰居》、《塞上曲》、《悼孩子》、《長安游》、《惜花 》、《南溪書齋》、《題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謠》和《江南曲》兩首詩流傳最廣。
《題柏臺山僧》于鵠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柏臺山僧》是唐代于鵠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上方唯一室,禪定對山容。
行道臨孤壁,持齋聽遠鐘。
枯藤離舊樹,朽石落高峰。
不向云間見,還應夢里逢。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僧人在柏臺山上的景象和心境。僧人居住在山上唯一的房間里,面對著山脈入定修行。他走在山路上,來到孤壁前,持齋時聽到遠處的鐘聲。枯萎的藤蔓離開了舊有的樹木,朽爛的石頭從高峰上墜落。這位僧人并沒有在云間看到任何景象,也許只在夢里才能遇見。
賞析:
《題柏臺山僧》通過描寫柏臺山上的景物和僧人的心境,表達了禪修者追求心靈自由和超越塵世的意境。
首先,詩中描述了僧人所居住的地方,上方唯一的房間,展現出僧人追求寧靜與超脫的生活方式。禪定對山容,說明了僧人修行時通過對山景的凝視來達到內心的靜定。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僧人行走在山路上的情景。行道臨孤壁,表現了僧人獨自一人行走在崇山峻嶺之間的孤獨和堅定。持齋聽遠鐘,則是僧人在行走中靜心聆聽遠處鐘聲的修行方式。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寫枯藤離舊樹和朽石落高峰,表達了時光流轉、萬物腐朽的意象。這些景物的衰敗與僧人修行追求超越塵世的境界形成鮮明對比。
最后兩句“不向云間見,還應夢里逢”,則表達了僧人對于超脫塵世的向往與期望。僧人無法在云間看到超凡的景象,但可能在夢中遇見。這暗示了詩人對于超越現實的追求與憧憬。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僧人修行的景象和內心的追求,通過山水景物的對比和抒發,表達了人們追求內心寧靜與超越塵世的情感。
“上方唯一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bǎi tái shān sēng
題柏臺山僧
shàng fāng wéi yī shì, chán dìng duì shān róng.
上方唯一室,禪定對山容。
háng dào lín gū bì, chí zhāi tīng yuǎn zhōng.
行道臨孤壁,持齋聽遠鐘。
kū téng lí jiù shù, xiǔ shí luò gāo fēng.
枯藤離舊樹,朽石落高峰。
bù xiàng yún jiān jiàn, hái yīng mèng lǐ féng.
不向云間見,還應夢里逢。
“上方唯一室”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