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傍梧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秋色傍梧桐”全詩
寒心生蟋蟀,秋色傍梧桐。
草與遙山碧,花欺晚照紅。
口須談世事,目已失飛鴻。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秋懷四首》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懷四首》是宋代陳師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秋天的景象以及作者內心的思緒和感受。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小雨斷復續,回斜落晚風。
秋天的小雨時斷時續,斜斜地傾瀉在晚風中。
這兩句描繪了秋天的細雨,雨點伴隨著微風斜斜地飄落,給人一種靜謐而涼爽的感覺。小雨的斷續也暗示了人生的變幻無常。
寒心生蟋蟀,秋色傍梧桐。
心中的寒意催生了蟋蟀的鳴叫,秋色依偎在梧桐樹旁。
這兩句表達了秋天的涼意和寂寥,人們在秋天的深夜里能聽到蟋蟀的鳴叫聲,這種聲音增添了秋天夜晚的寂靜和孤獨感。梧桐是秋天的代表樹種,秋天的色彩與梧桐形成了一種和諧的氛圍。
草與遙山碧,花欺晚照紅。
青草和遙遠的山巒呈現出碧綠的顏色,而花朵則在晚霞的映襯下顯得更加艷紅。
這兩句描繪了秋天大自然的色彩變化。青草和遙遠的山巒的顏色都呈現出秋天特有的綠色,而花朵則在晚霞的照耀下顯得更加鮮艷。這種顏色的交織給人一種美麗而多彩的感覺。
口須談世事,目已失飛鴻。
嘴唇在談論世事的同時,視線已經失去了追逐飛鴻的目標。
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世事的思考與感慨。嘴唇可以代表人們對于世事的評論和談論,而失去了追逐飛鴻的目標則意味著作者對于追求遠大抱負的渴望已經消失。這種情感上的轉變似乎暗示了作者對于現實世界的疲憊和失望。
《秋懷四首》通過對秋天景象的描述和對內心感受的抒發,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和世事的思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將秋天的景色與人的情感相結合,展現了秋天的美麗和寂寥,以及作者對于現實的理解和感慨。整首詩抒發了一種對于人生變幻和對于現實世界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的余韻。
“秋色傍梧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huái sì shǒu
秋懷四首
xiǎo yǔ duàn fù xù, huí xié luò wǎn fēng.
小雨斷復續,回斜落晚風。
hán xīn shēng xī shuài, qiū sè bàng wú tóng.
寒心生蟋蟀,秋色傍梧桐。
cǎo yǔ yáo shān bì, huā qī wǎn zhào hóng.
草與遙山碧,花欺晚照紅。
kǒu xū tán shì shì, mù yǐ shī fēi hóng.
口須談世事,目已失飛鴻。
“秋色傍梧桐”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