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江湖釣竿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亦江湖釣竿手”全詩
豈知激濁與清流,恐懼駢頭牽翠帶。
居士仁心到魚鳥,會有微生化余鱠。
寧容網目漏吞舟,誰能烹鮮作苛碎。
我亦江湖釣竿手,誤逐輕車從下瀨。
生當得意落鷗邊,何用封侯墮鳶外。
不如此魚今得所,置身暗與神明會。
徑須作記戒鯨鯢,防有任公釣東海。
分類: 西湖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次韻蘇公西湖徙魚三首》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蘇公西湖徙魚三首》是宋代陳師道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釣魚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生命的思考,以及對于捕獲魚類的一種道德擔憂。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赤手取魚如拾塊,布網鳴舷攻腹背。
赤手捕魚就像拾起一塊石頭,張網的聲音擊打著船舷攻擊魚的腹部和背部。
豈知激濁與清流,恐懼駢頭牽翠帶。
難道不知道激起渾濁的水和清澈的流水,魚會害怕而紛紛游走。
居士仁心到魚鳥,會有微生化余鱠。
具有仁心的居士關心魚和鳥,他們會有微小的生物生化作用留在魚體中。
寧容網目漏吞舟,誰能烹鮮作苛碎。
寧可讓網目有所疏漏,也不愿意吞食小船,有誰能將新鮮的魚肴烹制得如此精細刁苛。
我亦江湖釣竿手,誤逐輕車從下瀨。
我也是江湖上的釣魚者,曾經一時追逐輕車而誤入了急流之中。
生當得意落鷗邊,何用封侯墮鳶外。
生來就該自得地在落鷗邊享受生活,何必追求封侯墮落到離開鳶鳥的外面。
不如此魚今得所,置身暗與神明會。
與其如此,現在的魚兒得到了它們應有的生存環境,在黑暗中與神明相會。
徑須作記戒鯨鯢,防有任公釣東海。
應當牢記警惕鯨鯢的存在,防范任公釣魚于東海的行為。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釣魚的場景,抒發了作者對于捕獲魚類的矛盾心情。作者意識到捕魚會干擾自然界的平衡,對此感到憂慮。詩中的居士具有仁心,關心魚和鳥的生存狀況,并表達了對于烹飪魚肴過程的精細要求。作者自身也是釣魚者,曾經因為追逐欲望而誤入險境,從而反思了人生的追求與滿足的關系。最后,詩中提到放生的思想,認為讓魚兒生活在它們應有的環境中,與神明相會,比追逐功名利祿更有意義。整首詩詞以釣魚為線索,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入的思考,抒發了作者對人與自然、欲望與寧靜的思考和觸動。
“我亦江湖釣竿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sū gōng xī hú xǐ yú sān shǒu
次韻蘇公西湖徙魚三首
chì shǒu qǔ yú rú shí kuài, bù wǎng míng xián gōng fù bèi.
赤手取魚如拾塊,布網鳴舷攻腹背。
qǐ zhī jī zhuó yǔ qīng liú, kǒng jù pián tóu qiān cuì dài.
豈知激濁與清流,恐懼駢頭牽翠帶。
jū shì rén xīn dào yú niǎo, huì yǒu wēi shēng huà yú kuài.
居士仁心到魚鳥,會有微生化余鱠。
níng róng wǎng mù lòu tūn zhōu, shuí néng pēng xiān zuò kē suì.
寧容網目漏吞舟,誰能烹鮮作苛碎。
wǒ yì jiāng hú diào gān shǒu, wù zhú qīng chē cóng xià lài.
我亦江湖釣竿手,誤逐輕車從下瀨。
shēng dāng de yì luò ōu biān, hé yòng fēng hóu duò yuān wài.
生當得意落鷗邊,何用封侯墮鳶外。
bù rú cǐ yú jīn dé suǒ, zhì shēn àn yǔ shén míng huì.
不如此魚今得所,置身暗與神明會。
jìng xū zuò jì jiè jīng ní, fáng yǒu rèn gōng diào dōng hǎi.
徑須作記戒鯨鯢,防有任公釣東海。
“我亦江湖釣竿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