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我過其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呼我過其廬”全詩
頗識門下士,略已聞其風。
中年見二子,已復歲一終。
呼我過其廬,所得非所蒙。
先朝群玉殿,冠佩環群公。
神文煥王度,喜色見天容。
御榻誰復登,帝書元自工。
黃絹兩大字,一覽涕無從。
似欲托其子,天意人與同。
歷數況有歸,敢有貪天功。
集古一千卷,明明并群雄。
誰為第一手,未有百世公。
廟器刻科斗,寶樽蟠華蟲。
緬懷弁服士,酬獻鳴瑽瑢。
插架一萬軸,遺子以固窮。
素琴久絕弦,棋酒頗闕供。
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
世雖嫡孫行,名在惡子中。
斯人日已遠,千歲幸一逢。
吾老不可待,草露濕寒蛩。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觀兗文忠公家六一堂圖書》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認識學生,幾乎已經聽到這消息。
中年見到兩個兒子,不久又一年一終。
叫我經過他的房子,所得非所受到。
先朝群玉殿,冠下環群公。
神呂文煥王度,很高興看到天容。
御榻誰又登上,皇帝書元自工。
黃絹兩大字,看一看眼淚無法。
似乎想托他兒子,天意人與同。
歷數況有歸,有敢貪天功。
集古代一千卷,明明都群雄。
誰第一手,沒有有百世公。
廟器物刻蝌蚪,寶尊蟠華蟲。
緬懷弁服人,酬獻在瑽璇。
插架一萬軸,給兒子用固窮。
素琴絕弦很久,棋酒很缺供。
剛才一瓣香,我為曾經南豐。
世雖然嫡孫,名字在惡子中。
斯人已經遠,千年一逢到。
我老不可待,草露濕寒蛩。
* 此部分翻譯來自Baidu,僅供參考
“呼我過其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yǎn wén zhōng gōng jiā liù yī táng tú shū
觀兗文忠公家六一堂圖書
shēng shì hé yòng zǎo, wǒ yǐ hòu cǐ wēng.
生世何用早,我已後此翁。
pō shí mén xià shì, lüè yǐ wén qí fēng.
頗識門下士,略已聞其風。
zhōng nián jiàn èr zi, yǐ fù suì yī zhōng.
中年見二子,已復歲一終。
hū wǒ guò qí lú, suǒ de fēi suǒ méng.
呼我過其廬,所得非所蒙。
xiān cháo qún yù diàn, guān pèi huán qún gōng.
先朝群玉殿,冠佩環群公。
shén wén huàn wáng dù, xǐ sè jiàn tiān róng.
神文煥王度,喜色見天容。
yù tà shuí fù dēng, dì shū yuán zì gōng.
御榻誰復登,帝書元自工。
huáng juàn liǎng dà zì, yī lǎn tì wú cóng.
黃絹兩大字,一覽涕無從。
shì yù tuō qí zi, tiān yì rén yǔ tóng.
似欲托其子,天意人與同。
lì shǔ kuàng yǒu guī, gǎn yǒu tān tiān gōng.
歷數況有歸,敢有貪天功。
jí gǔ yī qiān juǎn, míng míng bìng qún xióng.
集古一千卷,明明并群雄。
shuí wèi dì yī shǒu, wèi yǒu bǎi shì gōng.
誰為第一手,未有百世公。
miào qì kè kē dǒu, bǎo zūn pán huá chóng.
廟器刻科斗,寶樽蟠華蟲。
miǎn huái biàn fú shì, chóu xiàn míng cōng róng.
緬懷弁服士,酬獻鳴瑽瑢。
chā jià yī wàn zhóu, yí zi yǐ gù qióng.
插架一萬軸,遺子以固窮。
sù qín jiǔ jué xián, qí jiǔ pō quē gōng.
素琴久絕弦,棋酒頗闕供。
xiàng lái yī bàn xiāng, jìng wèi céng nán fēng.
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
shì suī dí sūn xíng, míng zài è zi zhōng.
世雖嫡孫行,名在惡子中。
sī rén rì yǐ yuǎn, qiān suì xìng yī féng.
斯人日已遠,千歲幸一逢。
wú lǎo bù kě dài, cǎo lù shī hán qióng.
吾老不可待,草露濕寒蛩。
“呼我過其廬”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