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下懸秋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檐下懸秋葉”全詩
市樓逢酒住,野寺送僧歸。
檐下懸秋葉,籬頭曬褐衣。
門前南北路,誰肯入柴扉。
分類:
作者簡介(于鵠)
于鵠,大歷、貞元間詩人也。隱居漢陽,嘗為諸府從事。其詩語言樸實生動,清新可人;題材方面多描寫隱逸生活,宣揚禪心道風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謠》、《江南曲》、《題鄰居》、《塞上曲》、《悼孩子》、《長安游》、《惜花 》、《南溪書齋》、《題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謠》和《江南曲》兩首詩流傳最廣。
《尋李暹》于鵠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尋李暹》
任性常多出,
人來得見稀。
市樓逢酒住,
野寺送僧歸。
檐下懸秋葉,
籬頭曬褐衣。
門前南北路,
誰肯入柴扉。
中文譯文:
我常常任性地外出,
很少有人來見我。
在市樓上遇到酒就停下來,
在野寺中送別歸去的僧人。
屋檐下掛著秋葉,
籬笆頭曬著褐色的衣裳。
門前有南北兩條路,
誰愿意進入柴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于鵠的生活狀態和心情。詩人自由奔放,喜歡隨心所欲地外出,但他的行蹤很少有人能見到。他在市樓上遇到酒就停下來喝,享受自由自在的時光;他在野寺中送別歸去的僧人,表達了對禪宗和寧靜生活的向往。詩中描述了屋檐下掛著秋葉、籬笆頭曬著褐色的衣裳,呈現出淡淡的寂寥和靜謐的氛圍。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和內心的寂寞,他的柴門很少有人愿意進入。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自由和寧靜生活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他內心的孤獨和寂寞。通過描繪細膩的自然景物和寂靜的場景,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的內心體驗。這首詩詞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生活狀態和心態,具有一定的時代特色。
“檐下懸秋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ún lǐ xiān
尋李暹
rèn xìng cháng duō chū, rén lái de jiàn xī.
任性常多出,人來得見稀。
shì lóu féng jiǔ zhù, yě sì sòng sēng guī.
市樓逢酒住,野寺送僧歸。
yán xià xuán qiū yè, lí tóu shài hè yī.
檐下懸秋葉,籬頭曬褐衣。
mén qián nán běi lù, shuí kěn rù chái fēi.
門前南北路,誰肯入柴扉。
“檐下懸秋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六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