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毒未動風出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伏毒未動風出虛”全詩
一朝僨蹶須人扶,伏毒未動風出虛。
此生所得與昔殊,韓子作志還自屠。
自笑未竟人復吁,以身濟欲未必愚。
欲久而速反所圖,嗟哉偉然二大夫。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嗟哉行》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嗟哉行》是宋代陳師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嗟哉行,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命運坎坷的感慨和思考。詩人通過描述一個名叫張生的人,他穿著石頭做的衣服,上面有干裂的痕跡,像一只渴求飛翔的烏鴉。他一旦摔倒,卻需要別人的扶持,即使傷害未發作,風也能吹走他的虛弱。這個人的命運與過去大不相同,韓子的志向也變得殘酷。作者自嘲未能完成自己的抱負,人們對他的嘆息似乎認為他的努力是愚蠢的。但詩人認為,他的希望可能會很快轉變,他對此感到悲哀。這是對自己的反思和對人生的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生動的形象描繪了一個命運不濟的人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自身處境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在這首詩中,作者使用了寓言的手法,通過描述張生的遭遇,抒發了自己對命運的不滿和對人生的追問。張生服石為石奴的形象寓意著他的命運幾乎被束縛住了,而上潦下乾如渴烏的形象則表達了他內心的渴望和無助。詩中的“一朝僨蹶須人扶”表明即使他受到挫折,仍然需要他人的扶持;“伏毒未動風出虛”則暗示著他的虛弱和脆弱。通過這些形象的描繪,詩人反思了自己的人生和志向,對自己的努力和奮斗產生了懷疑和自嘲。
這首詩詞在情感上呈現了一種悲涼和無奈的氛圍,通過對個人命運的描繪,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現實的反思。詩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和情境雖然具體,但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使整首詩具有了更深層次的內涵。同時,詩中運用了一系列富有音韻美的詞句,增強了詩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通過對詩詞的鑒賞,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命運和人生的思考,引發自己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伏毒未動風出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ē zāi xíng
嗟哉行
zhāng shēng fú shí wèi shí nú, xià lǎo shàng gān rú kě wū.
張生服石為石奴,下潦上乾如渴烏。
yī zhāo fèn jué xū rén fú, fú dú wèi dòng fēng chū xū.
一朝僨蹶須人扶,伏毒未動風出虛。
cǐ shēng suǒ de yǔ xī shū, hán zi zuò zhì hái zì tú.
此生所得與昔殊,韓子作志還自屠。
zì xiào wèi jìng rén fù xū, yǐ shēn jì yù wèi bì yú.
自笑未竟人復吁,以身濟欲未必愚。
yù jiǔ ér sù fǎn suǒ tú, jiē zāi wěi rán èr dài fū.
欲久而速反所圖,嗟哉偉然二大夫。
“伏毒未動風出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