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錫倦西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瓶錫倦西東”全詩
宗乘能自判,文學更兼通。
講徹夜堂月,定回枯樹風。
無從參凈社,回首倦飛蓬。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贈白闍梨》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白闍梨》是宋代詩人陳師道的作品。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一種禪宗思想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詩意:
詩人表達了一種禪宗的境界和對人生的思考。他描述了自己在旅途中的孤獨和歸來后的空虛,通過這些經歷,他認識到宗教修行的重要性。詩人提到自己對佛法的理解,他認為只有深入領悟佛法,才能真正理解并超越世俗文學的局限。他將夜晚的月亮和風吹枯樹作為描繪禪宗境界的象征,抒發了對純凈社會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旅途的疲憊和對安定生活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的詩意深邃,言簡意賅。詩人通過瓶錫倦西東、歸來一榻空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在旅途中的孤獨和歸來后的空虛感。這種空虛感使他對禪宗修行產生了思考和向往,他認為只有通過對佛法的深入研究和領悟,才能超越塵世的限制,實現真正的自我解脫。詩中的講徹夜堂月、定回枯樹風,以及回首倦飛蓬的描寫,通過自然景物與內心境界的對應,呈現出禪宗的意境。詩人渴望參與純凈的社會,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由。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明快的節奏和鮮明的意象,展現了詩人對禪宗修行的追求和對真實人生的思考。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抒發了對純凈社會的向往和對超脫塵世的渴望,展示了禪宗思想對他的影響。整首詩在簡潔的語言中蘊含了深刻的哲理和禪宗的境界,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瓶錫倦西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bái dū lí
贈白闍梨
píng xī juàn xī dōng, guī lái yī tà kōng.
瓶錫倦西東,歸來一榻空。
zōng chéng néng zì pàn, wén xué gèng jiān tōng.
宗乘能自判,文學更兼通。
jiǎng chè yè táng yuè, dìng huí kū shù fēng.
講徹夜堂月,定回枯樹風。
wú cóng cān jìng shè, huí shǒu juàn fēi péng.
無從參凈社,回首倦飛蓬。
“瓶錫倦西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