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來寧憚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興來寧憚遠”全詩
興來寧憚遠,句苦不緣愁。
逸氣無前足,虛懷不系舟。
逢人難晤語,冒雨亦相求。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和過田承君》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過田承君》
朝代:宋代
作者:陳師道
寺古專宜僻,居深自作幽。
興來寧憚遠,句苦不緣愁。
逸氣無前足,虛懷不系舟。
逢人難晤語,冒雨亦相求。
中文譯文:
古寺專門適合僻靜之地,居住在深處自然形成幽靜的環境。
激發起興致時,寧愿不顧遠近困難,句子卻不表達憂愁之情。
逸足氣息無法前行,寬廣的胸懷卻不拘泥于一方。
遇到人很難交流言語,即使冒雨也要相互追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僻靜的古寺中居住,創造了一種幽靜的氛圍。他在這個隱蔽的地方,遠離塵囂,得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作者表達了自己在創作詩詞時的心境。他提到自己的創作激情,即使面臨困難和距離的阻礙,也能夠克服不顧一切追求創作的欲望。他的詩句并不流露出憂愁之情,而是展現了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意志。
詩中還表達了作者追求自由和超越的心態。他認為自己的才情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無法前進,但他的心胸卻寬廣無垠,不受局限。他不受拘束,不系于一方,展現了一種豁達的態度。
同時,詩中也流露出一種孤獨和寂寞的情感。作者描述了自己與他人交流困難的境遇,即使遇到人也難以有深入的對話。這種隔閡和孤獨感使得他愿意冒雨去尋求交流,顯示出他渴望與他人相互理解和溝通的內心之愿。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環境、情感和心境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思考和情感體驗。它表達了對自由、追求和交流的渴望,同時也透露出一種堅韌不拔和豁達的精神。這使得《和過田承君》成為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思想內涵的宋代佳作。
“興來寧憚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guò tián chéng jūn
和過田承君
sì gǔ zhuān yí pì, jū shēn zì zuò yōu.
寺古專宜僻,居深自作幽。
xìng lái níng dàn yuǎn, jù kǔ bù yuán chóu.
興來寧憚遠,句苦不緣愁。
yì qì wú qián zú, xū huái bù xì zhōu.
逸氣無前足,虛懷不系舟。
féng rén nán wù yǔ, mào yǔ yì xiāng qiú.
逢人難晤語,冒雨亦相求。
“興來寧憚遠”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