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奏牘漫多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篇奏牘漫多知”全詩
名下難居身可辱,郤將湖海換西施。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陶朱公廟》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陶朱公廟》是宋代詩人陳師道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陶朱公廟
千篇奏牘漫多知,
百戰收功未出奇。
名下難居身可辱,
郤將湖海換西施。
中文譯文:
千篇奏章堆滿案頭,知識淵博無窮。
百戰之中收獲的功勛尚未出奇。
名聲之壓難以承受,身份遭受污辱。
為了換取湖海之珍西施,不惜付出一切。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一種追求名利的心態,揭示了人們在追逐功名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壓力和困擾。千篇奏章代表了極高的知識積累和政績,但收獲的功勛卻未能達到出眾的程度。作者感嘆名聲之重所帶來的困擾,認為身份的高貴也帶來了損害尊嚴的風險。然而,面對這一困境,作者愿意放棄一切,甘愿換取湖海之珍西施,表達了對名利的渴望和執著。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名利追逐的思考,揭示了追求功名所帶來的挑戰和代價。千篇奏章和百戰收功都是象征著辛勤努力和付出,然而卻未能獲得出眾的成就。作者對名聲和身份的反思,凸顯了追求名利的壓力和可能帶來的損失。最后,換取湖海之珍西施的愿望則展現了對物質享受的向往,也表明了在名利與個人價值之間的內心掙扎。整首詩詞以簡練、凝練的表達方式,傳達了作者對人生追求的思考和矛盾心態。
“千篇奏牘漫多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o zhū gōng miào
陶朱公廟
qiān piān zòu dú màn duō zhī, bǎi zhàn shōu gōng wèi chū qí.
千篇奏牘漫多知,百戰收功未出奇。
míng xià nán jū shēn kě rǔ, xì jiāng hú hǎi huàn xī shī.
名下難居身可辱,郤將湖海換西施。
“千篇奏牘漫多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