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雙蛺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飛來雙蛺蝶”全詩
飛來雙蛺蝶,目盡一浮鷗。
峽嶮山將合,江平水郤流。
同來端興盡,且為小遲留。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登城樓》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城樓》是宋代詩人陳師道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通過描繪登上城樓的景象來表達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感受。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城郭春容晚,因行可當游。
在城郭之間,春天的容顏已漸漸遠去,因此可以在此閑逛游玩。
飛來雙蛺蝶,目盡一浮鷗。
兩只蛺蝶飛來,在視線盡頭出現了一只浮鷗。
峽嶮山將合,江平水郤流。
山峽顯得狹窄險峻,江水平靜而流淌。
同來端興盡,且為小遲留。
與我一同來的朋友們已經盡興而散去,我決定稍作停留。
這首詩通過城郭春天的景色、蝴蝶和浮鷗的飛舞,峽谷的險峻和江水的平靜流淌,表達了詩人登上城樓時的心境和感受。詩人在城樓上觀賞自然景觀,感嘆春天的離去,同時也感受到大自然中一切事物的美好和變幻。
詩人通過描繪景物,展現了自然的瑰麗和變幻無常。城郭春容晚的描繪讓人感受到季節交替的律動,而飛來的蝴蝶和浮鷗則象征著自由和優雅。峽谷的險峻和江水的平靜流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以景色的層次感。最后,詩人選擇在城樓上稍作停留,延長這份美好的時刻,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留戀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自然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的變幻和詩人的感受,給人以清新、舒適的感覺。通過對大自然的細致觀察和感受,詩人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瞬息即逝時光的珍惜之情。這首詩詞在描寫自然景觀的同時,也蘊含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美好的向往。
“飛來雙蛺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chéng lóu
登城樓
chéng guō chūn róng wǎn, yīn xíng kě dāng yóu.
城郭春容晚,因行可當游。
fēi lái shuāng jiá dié, mù jǐn yī fú ōu.
飛來雙蛺蝶,目盡一浮鷗。
xiá xiǎn shān jiāng hé, jiāng píng shuǐ xì liú.
峽嶮山將合,江平水郤流。
tóng lái duān xìng jìn, qiě wèi xiǎo chí liú.
同來端興盡,且為小遲留。
“飛來雙蛺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六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