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懷托素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歸懷托素暉”全詩
飛螢元失照,重露已沾衣。
稍稍孤光動,沉沉眾籟微。
不應明白發,似欲勸人歸。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十五夜月》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五夜月》是宋代詩人陳師道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在十五的月夜里的情景和感受。
詩詞的中文譯文:
月亮的光輝照耀著十五夜晚,
我在這清凈的時節思念老朋友。
飛舞的螢火蟲不見了光芒,
沉重的露水已經沾濕了我的衣衫。
微弱的孤光輕輕閃動,
深沉的聲音微弱無聲。
它們不應該發出明亮的光芒,
似乎是在勸告人們回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在十五的月夜里的情景,表達了對老朋友的思念之情。作者通過描寫夜晚的景象,將自然景物與內心情感相結合,展現了一種寂靜、清凈的氛圍。
詩中提到的飛舞的螢火蟲失去了光芒,露水沾濕了衣衫,以及微弱的孤光和沉沉的眾籟微,都給人一種靜謐、凄涼的感覺。這種景象與作者內心的思念相呼應,使得整首詩充滿了憂傷和追憶之情。
詩的最后兩句"不應明白發,似欲勸人歸",表達了一種渴望回歸的情感。在這個寂靜的夜晚,作者感受到自然界的靜謐與凄涼,似乎在勸告人們回歸內心的寧靜和原初的狀態。
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內心感受的交織,詩人陳師道將外在的景象與內心情感相融合,表達了對過去友情的懷念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整首詩以寥寥數語傳達出深深的情感,給人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展示了宋代詩人細膩的情感表達能力。
“歸懷托素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wǔ yè yuè
十五夜月
xiàng lǎo féng qīng jié, guī huái tuō sù huī.
向老逢清節,歸懷托素暉。
fēi yíng yuán shī zhào, zhòng lù yǐ zhān yī.
飛螢元失照,重露已沾衣。
shāo shāo gū guāng dòng, chén chén zhòng lài wēi.
稍稍孤光動,沉沉眾籟微。
bù yīng míng bái fà, shì yù quàn rén guī.
不應明白發,似欲勸人歸。
“歸懷托素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