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帶雨催行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落日帶雨催行人”全詩
虎頭魚尾不知數,朱旗一點來奔云。
春容已老有余態,祓禊雖古無前聞。
踏青摸石修秘祝,落日帶雨催行人。
聽詩對月兩不厭,頗覺過目徒紛紛。
君不見天寶杜陵翁,屈宋才堪作近鄰。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和魏衍三日二首》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魏衍三日二首》是宋代陳師道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堤沙泥盡未及塵,
江波不動風生紋。
虎頭魚尾不知數,
朱旗一點來奔云。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描繪了一幅河堤上的景象。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描寫,表達了自然界的平靜與動感。
詩中的"堤沙泥盡未及塵,江波不動風生紋"描繪了河堤上的沙土干涸,沒有塵土揚起,江水平靜如鏡面,微風吹動水面形成細小的波紋。這些描寫傳達出一種靜謐的氛圍,展現了大自然的寧靜與安詳。
"虎頭魚尾不知數,朱旗一點來奔云"這句詩描繪了遠處的景象。詩人用虎頭魚尾來形容模糊不清的景物,朱旗的一點則象征著迅猛奔馳的云彩。這種景象給人以疾馳和浩渺的感覺,與前面描繪的靜謐景象形成鮮明對比,增加了詩歌的變化和層次感。
接下來的幾句詩描述了春天的容貌已經老去,但是祓禊的儀式依然古老神秘,沒有前所未聞的。踏青、摸石、修秘、祝福等詞匯都與自然和宗教儀式有關,突出了傳統文化的延續和人們對于宗教儀式的尊重。
最后兩句"落日帶雨催行人,聽詩對月兩不厭"表達了作者對景色的喜愛與贊美。落日帶雨催促行人歸去,而作者仍然沉浸在詩歌之中,不厭其煩地傾聽、賞析。這些詩句表達了對自然景色和文學藝術的熱愛,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崇敬。
整首詩描繪了河堤上的寧靜景象和遠處的奔馳云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傳統文化的敬仰。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詩意的思考,展示了陳師道對自然和文化的獨特感悟,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陳師道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和筆觸,將自然景色與情感融合在一起,使作品具有獨特的韻味和意境。
“落日帶雨催行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èi yǎn sān rì èr shǒu
和魏衍三日二首
dī shā ní jǐn wèi jí chén, jiāng bō bù dòng fēng shēng wén.
堤沙泥盡未及塵,江波不動風生紋。
hǔ tóu yú wěi bù zhī shù, zhū qí yì diǎn lái bēn yún.
虎頭魚尾不知數,朱旗一點來奔云。
chūn róng yǐ lǎo yǒu yú tài, fú xì suī gǔ wú qián wén.
春容已老有余態,祓禊雖古無前聞。
tà qīng mō shí xiū mì zhù, luò rì dài yǔ cuī xíng rén.
踏青摸石修秘祝,落日帶雨催行人。
tīng shī duì yuè liǎng bù yàn, pō jué guò mù tú fēn fēn.
聽詩對月兩不厭,頗覺過目徒紛紛。
jūn bú jiàn tiān bǎo dù líng wēng, qū sòng cái kān zuò jìn lín.
君不見天寶杜陵翁,屈宋才堪作近鄰。
“落日帶雨催行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