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日錦囊詩幾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歸日錦囊詩幾許”全詩
歸日錦囊詩幾許,七閩當有數千題。
分類: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送元勛不伐侍親之官泉南八首》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元勛不伐侍親之官泉南八首》是宋代李廌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送別元勛前往泉南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元勛的贊美和祝福,并展示了對文學才華的期待和贊美。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送走元勛,他并沒有夸耀自己的功績。
從廣東帶來的珍貴的竹帛,如同玉一般光滑。
山西、安徽、湖南和江西的人才都在一起,像琳瑯滿目的寶石。
回來時,他會帶著滿滿的錦囊,里面藏著他寫的幾首詩。
他將會有許多題詩,不僅有七個閩人,還會有數千人。
這首詩詞運用了精巧的描寫手法,通過對元勛送行的細節描寫,表達了對他的敬佩和贊美。首先,作者用粵藤和玉板來形容元勛所帶的竹帛,形容其珍貴且光滑,暗示了元勛的高貴和優雅。接著,作者列舉了來自山西、安徽、湖南和江西等地的人才齊聚一堂,象征著元勛所擁有的卓越才華和各地的贊揚。然后,作者提到元勛回來時會帶著滿滿的錦囊,里面裝著他寫的幾首詩,預示著元勛在文學上的成就和才華。最后,作者指出不僅有七個閩人,還有數千人會為元勛題詩,表達了對他影響力的贊嘆和預期。
整首詩詞以送別為主題,通過對元勛所帶竹帛、才華和影響力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元勛的敬佩和祝福。同時,通過對元勛回來時帶著的詩文的描寫,抒發了對文學創作的向往和對才華的贊美。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富有意境的描寫,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和對元勛的敬佩之情,給人以美好的藝術享受。
“歸日錦囊詩幾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uán xūn bù fá shì qīn zhī guān quán nán bā shǒu
送元勛不伐侍親之官泉南八首
yuè téng yù bǎn zé yú zhī, shè wù shù mí lǐ shèng xī.
粵藤玉板澤於脂,歙婺隃糜理勝犀。
guī rì jǐn náng shī jǐ xǔ, qī mǐn dāng yǒu shù qiān tí.
歸日錦囊詩幾許,七閩當有數千題。
“歸日錦囊詩幾許”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