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流勿遇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乘流勿遇坎”全詩
紆余上云壘,禪房忽通幽。
水光浮西澤,草樹颯已秋。
豈無竹林友,腰印不我儔。
異時東山約,興盡輒復數。
飛蓋想清夜,華月湛西流。
分類: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嘯臺》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嘯臺》是李廌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乘著流水勇往直前,卻遇到了險阻,卻偶然來到這里游玩。曲曲折折地爬上云壘,禪房忽然通向了深幽之地。水面上的光芒在西澤上閃爍,草木已經帶著秋意。難道沒有一位竹林中的朋友,沒有一個能與我相伴的知己。在另一段時光里,我被東山邀約,興致一過就不再重復。駕著飛蓋,想象著清夜的景象,華麗的月亮照耀著西方的流水。
詩意和賞析:
《嘯臺》描繪了一種詩人在自然環境中旅行的心境和感受。詩人乘著流水前行,卻遇到了困難和阻礙,但他并不退縮,繼續前行,最終到達了一個幽靜的地方。詩中通過描繪水面上的光芒、枯草和樹木的蕭瑟,表現了秋天的景色。詩人感慨自己在這個環境中旅行,卻沒有一個朋友與他同行,沒有一個知己相伴。在另一個時刻,他被東山邀請,但隨之而來的興致并不持久,他的心思又飄向了別處,想象著在清夜中駕著飛蓋,享受華麗的月光和流水的美景。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詩人的內心感受,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友情的思念。詩人在旅行中面臨困難和孤獨,但他依然堅持前行,展現出堅毅的品質。詩中的東山和竹林朋友都是象征著友情和社交,詩人對于友情的渴望和思念在詩中得以表達。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色和詩人的情感為基調,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內心感受的表達,呈現了一種寂寞而又堅定的心境,給人一種深沉而幽遠的感受。
“乘流勿遇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o tái
嘯臺
chéng liú wù yù kǎn, chù yān gòu zī yóu.
乘流勿遇坎,觸焉遘茲游。
yū yú shàng yún lěi, chán fáng hū tōng yōu.
紆余上云壘,禪房忽通幽。
shuǐ guāng fú xī zé, cǎo shù sà yǐ qiū.
水光浮西澤,草樹颯已秋。
qǐ wú zhú lín yǒu, yāo yìn bù wǒ chóu.
豈無竹林友,腰印不我儔。
yì shí dōng shān yuē, xìng jìn zhé fù shù.
異時東山約,興盡輒復數。
fēi gài xiǎng qīng yè, huá yuè zhàn xī liú.
飛蓋想清夜,華月湛西流。
“乘流勿遇坎”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七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