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鳥下云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孤鳥下云淀”全詩
廣墟遺稻粱,鸛鶴伴鳧雁。
分類: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晚晴》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晚晴》是宋代詩人李廌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晚霞染紅微陽之上,孤鳥飛離云層下。廣闊的田野上留下了莊稼的遺留物,白鸛和鳧雁相伴而行。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夕陽、孤鳥、田野和水鳥等元素,展現了一個寧靜、和諧的晚景。詩人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表達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象和動物的自然行為,給人以寧靜、安詳的感受。
賞析:
《晚晴》以自然景物為主題,通過描繪微陽、孤鳥、廣闊的田野和飛翔的水鳥,表現了一個晚上的寧靜景象。詩中使用了寥寥數語,卻勾勒出一幅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首句“微陽掛木杪”,以“微陽”指代夕陽,把夕陽低垂的景象通過“掛木杪”的形象刻畫出來。第二句“孤鳥下云淀”,用“孤鳥”和“云淀”形容了鳥兒從高空中飛下來的情景,給人以一種寧靜和安詳的感受。
接下來的兩句“廣墟遺稻粱,鸛鶴伴鳧雁”則描繪了田野中的景象,以廣闊的田地和莊稼的遺留物來表達大地的豐饒。詩中出現的鸛、鶴、鳧和雁等水鳥,增加了詩的生動性,也象征著自然界各種生物的和諧共存。
整首詩的意境優美,文字簡潔明快,通過簡短的描寫,將大自然中的景色和動物行為生動地展現出來。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和美好,也能夠體味到詩人對自然的贊美和敬畏之情。
“孤鳥下云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qíng
晚晴
wēi yáng guà mù miǎo, gū niǎo xià yún diàn.
微陽掛木杪,孤鳥下云淀。
guǎng xū yí dào liáng, guàn hè bàn fú yàn.
廣墟遺稻粱,鸛鶴伴鳧雁。
“孤鳥下云淀”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